The Wealth of Nations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The Wealth of Nations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The Wealth of Nations
by Adam Smith
It is symbolic that Adam Smith’s masterpiece of economic analysis, The Wealth of Nations,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776, the same year as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n his book, Smith fervently extolled the simple yet enlightened notion that individuals are fully capable of setting and regulating prices for their own goods and services. He argued passionately in favor of free trade, yet stood up for the little guy. The Wealth of Nations provided the first--and still the most eloquent--integrated description of the workings of a market economy.
The result of Smith’s efforts is a witty, highly readable work of genius filled with prescient theories that form the basis of a thriving capitalist system. This unabridged edition offers the modern reader a fresh look at a timeless and seminal work that revolutionized the way governments and individuals view the creation and dispersion of wealth--and that continues to influence our economy right up to the present day.
"Adam Smith's enormous authority resides, in the end, in the same property that we discover in Marx: not in any ideology, but in an effort to see to the bottom of things."
--Robert L. Heilbroner
length: (cm)19.7 width:(cm)12.8
书籍目录:
Introduction by Alan B. Krueger
Introduction and Plan of the Work
BOOK I
Of the causes of Improvement in the productive powers of Labour,and of the Order according to which its Produce is naturally
distributed among the different Ranks of the People
CHAPTER I
Of the Division of Labour
CHAPTER II
Of the Principle which gives Occasion to the Division of Labour
CHAPTER III
That the Division of Labour is limited by the Extent of the Market
CHAPTER IV
Of the Origin and Use of Money
CHAPTER V
Of the real and nominal Price of Commodities, or of their Price in Labour, and their Price in Money
CHAPTER VI
Of the component Parts of the Price of Commodities
CHAPTER VII
Of the natural and market Price of Commodities
……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The Wealth of Nations
by Adam Smith
It is symbolic that Adam Smith’s masterpiece of economic analysis, The Wealth of Nations,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776, the same year as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n his book, Smith fervently extolled the simple yet enlightened notion that individuals are fully capable of setting and regulating prices for their own goods and services. He argued passionately in favor of free trade, yet stood up for the little guy. The Wealth of Nations provided the first--and still the most eloquent--integrated description of the workings of a market economy.
The result of Smith’s efforts is a witty, highly readable work of genius filled with prescient theories that form the basis of a thriving capitalist system. This unabridged edition offers the modern reader a fresh look at a timeless and seminal work that revolutionized the way governments and individuals view the creation and dispersion of wealth--and that continues to influence our economy right up to the present day.
"Adam Smith's enormous authority resides, in the end, in the same property that we discover in Marx: not in any ideology, but in an effort to see to the bottom of things."
--Robert L. Heilbroner
length: (cm)19.7 width:(cm)12.8
精彩短评:
-
作者: Umeoru 发布时间:2010-11-15 01:48:27
Few people know that "invisible hand" appeared twice.
-
作者: 林大洲游啊游 发布时间:2019-10-09 20:58:07
居然啃完了!刚工作的时候公司财务总监极力推荐,到去年还念叨—比豆瓣还烦。于是开啃,忘了哪月开始的。至于学到了什么,只能说:好读书不求甚解
-
作者: lukas 发布时间:2013-09-24 15:04:31
无聊又难读,你他妈像mill或者locke一样清晰简洁地写东西不行么非用这么多从句要死啊
-
作者: 王小柔 发布时间:2010-04-15 05:55:35
以后当bedtime story读给小孩听
-
作者: il mare 发布时间:2016-01-29 08:23:03
few chapters only
深度书评:
-
最适合普通读者的《国富论》译本
作者:阿凡·达人 发布时间:2009-07-05 05:44:57
如果不是专业研究者,建议普通读者选择人民日报出版社09年4月出的版本,胡长明翻译,是全译典藏图文本。需要学术研究的话,还是读英文原著的好。
国富论目前比较多见的有8种译本。
一是较早的商务印书馆版本,1930年由郭大力、王亚南译(王亚南曾任厦门大学校长),1972年再版。去年因为总理说自己喜欢《道德情操论》,引得出版界热捧亚当斯密的著作,上海三联书店于今年初乘势将这个版本再版推出。
二是陕西人民出版社,杨敬年译本。译者是百岁高龄的南开大学教授,书中引用了熊彼特的注释和导读,内容比较丰富,受到不少读者追捧
三是新世界出版社,谢祖钧 译,译者似乎对经济学的专业词汇知之甚少,翻译也比较拗口。
四是华夏出版社,唐日松 译,作者是北大经济学院的,此译本总体来说乏善可陈。
五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星 译,图文删节版。资料是丰富了,原文的翻译却打了折扣。
六是北京出版社,张兴,田要武,龚双红 编译,删减版。编译和翻译,专业水准显然不一样的。
七是万卷出版公司,孙善春,李春长 译。明显是拼凑版。
八是人民日报出版社,胡长明 译,语言精炼生动,通俗易懂,最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版本。
前两个版本的译者在学术界都属于泰斗级人物,对原意的把握较为精准。可惜因为时代的原因,语言带有文言味,一些词汇的翻译也稍显老套。中间的几个版本,要么缺乏经济学理论基础,一些专业语汇使用不恰当,要么语言拖沓冗长、艰难晦涩,不知所云。只有人民日报的版本翻译得稍微精准一点,使用短句较多,读来也顺畅一些。
这里粗略地比较一下各版本的差异:
1、其实,对正文第一句的处理,就已经显出差异。
原文是:“The greatest improvement in the productive powers of labour,and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skill,dexterity,and judgment with which it is anywhere directed,or applied,seem to have been the effects of the division of labour.”
下面哪句翻译你最能够读懂: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改进,以及在劳动生产力指向或应用的任何地方所体现的技能、熟练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唐日松版
“劳动生产力最大的进步,以及劳动在任何地方的运用中体现的大部分的技能、熟练度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万卷公司版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改良,以及在任何处指导劳动或应用劳动时所用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的大部分,都是分工的结果。”王亚南版
“社会生产力、人类劳动技能和思维判断力的大幅提高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胡长明版
2、王亚南版本叙述制针业者的:“计抽线者一人,直者一人,截者一人,磋锋者一人,钻鼻者又一人。但要钻鼻,已须有二三种不同的工作。搓之使利,擦之使白,乃至以针刺于纸上的工作,都成了一种职业。”
胡长明版:“第一个工人抽丝,第二个拉直,第三个切断,第四个削尖,第五个将顶端磨光以便安装针头。制作针头也会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工序,装针头,以及把针刷白,甚至将针装进纸盒中包装也是专项操作。”
最后一句的处理,原文是:...it is even a trade by itself to put them into the paper,...
将针刺于纸上,似乎是很早以前的包装方法,一般人不容易理解。胡版稍微改变了原意。
3、从目录上也可以看出差异。前两个版本第一编的标题,均是“各阶级人民”的说法,而现时更倾向于用“阶层”。
4、第一编中关于地租的一章,最能看出译本的专业程度。
“第一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论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论总能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与有时提供有时不提供地租的生产物二者价值比例的变动”;王亚南译本作“论常生地租的生产物与不常生地租的生产物二者价值比例之变动”。
胡长明的版本:
“第一节 论能够持续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二节 论不能固定提供地租的土地生产物”;
“第三节 论两类不同生产物价值比例的变化 ”。
孰优孰劣,大家自行比较。
5、第二编标题,多数版本译作“论资财的性质、蓄积和用途”,谢祖钧译作“资产”,似乎都不如“财富”更准确,“论财富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6、第二编第二章:
王亚南版“视货币为社会总资财之一支而论述之,并论国民资本之维持费”;
杨敬年“论作为社会总资财的一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都是从英文直译,还是绕。
胡长明“论作为社会总财富的部门或作为维持国民资本的费用的货币”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
7、第二编第四章,商务馆叫“论借放利息的资财”,杨敬年称“贷出取息的资财”,似乎都不如胡长明的“论资本的贷出取息”妥帖。资本和资财、财富的含义,还是有较大的区别的。
8、第四编谈到政治经济学的两个派系: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谢祖钧版本的叫法是“商业体系”和“农业体系”,不知所云。
9、第四编第三章标题:
陈星“论对其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商品进口的特殊限制”;
谢祖钧“对那些其贸易差额不利于我国的各种货物所实行的进口特殊限制”;
唐日松“论对其贸易的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那些国家的各种货物的输入所加的异常限制”;
万卷公司“论对来自贸易差额被认为于我不利的国家的各种商品进口实施特殊限制”;
胡长明“论对于贸易逆差国货物输入的异常限制 ”。
10、第四编第九章,多数版本“论重农主义,或论把土地产物看做是各国收入或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各种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大段陈述,都不如胡长明简洁的“论重农主义主张的财富来源”来得利落。
11、第五编多数译本都叫“论君主和国家的收入”,谢祖钧独独说“君主和英联邦的收入”,似乎也不合原著含义。
-
关于《国富论》几个版本的对比及个人看法(兼评《最适合普通读者的《国富论》译本》)
作者:. 发布时间:2011-04-30 14:55:39
关于《国富论》几个版本的对比及个人看法(兼评《最适合普通读者的《国富论》译本》)
国富论这种大块头书,又厚又贵又耗时间精力又想学些东西,自然应该挑个好版本。网上一搜索,除了零星的回答,大多是转自豆瓣一篇书评(《最适合普通读者的《国富论》译本》,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119320/
)。正好手头上有几个版本,便有主有辅,对照的看了半个来月,变换过几次主要阅读版本。结果发现那篇书评的作者在证明“胡长明版《国富论》是最适合读者的版本”这个论题时,某些论据和论证方法不大准确和严谨,甚至有些错误。于是乎趁着五一放假,写一下我的个人见解,采用的方法是那篇书评分隔线下逐段评论并进行适当扩展。不针对那个书评的作者,只是百家争鸣,学术讨论。如有不妥,还请各位指出。
下面是那篇书评:
最适合普通读者的《国富论》译本
2009-07-05 05:44:57
…………………………………………………………………
评:该作者还写了篇日记,《《国富论》8个译本的粗略比较》
http://www.douban.com/note/38140254/
,内容相同,但标题中“最”和“粗略”给读者们的印象显然是不同的。
定义下“普通读者”,我觉得是没有正规经济学基础,但是想从书中学到东西,开始经济学入门的读者。
时间上差不多是两年前了,这期间或者说包括之前,都没有更多的人来比较版本的不同,这个……最后再说。
……………………………………………………………………
如果不是专业研究者,建议普通读者选择人民日报出版社09年4月出的版本,胡长明翻译,是全译典藏图文本。需要学术研究的话,还是读英文原著的好。
……………………………………………………………………
评:很遗憾,对比几个版本的正文的话,就会发现真的不是全译,是删节和意译版(注:删节指的是原文有的没了,意译指的是比如将长难句改成短句,也就是有一定程度的意译和缩写),而且处处都有。
证明有四:
1.具体例证和页数对比。
详见下文。其实这个拿两个版本,对照上几页就看出来了。
525页,写着七十万字,这个……你还有图呢。别的版本至少七百多页。至于字数,各版本自己写的从65万到100万都有,不准确,就不对比了。
2.封面。
大家可以看下,上面写的是:“亚当•斯密 原著”。原著一般对缩写本、删节本、改编本而言,可以搜一下“斯密 原著”。但是下面紧跟着就是括号里写的“全译典藏图本”……
3.图版经典经济学书丛。
http://book.douban.com/series/3183
。书后也列着八本,除《金融资本》《经济史纲》是“著”外,都是“原著”。
4.“经典阅读”书系介绍。
最前面,写着“……在凝练编译、准确压缩的基础上……”
当然该版本也有优异之处,详见下文。
另外,《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有人说那时用的英语和现在有一定区别,单词要2万+。
……………………………………………………………………
国富论目前比较多见的有8种译本。
……………………………………………………………………
评:其实版本好多啊,更增加了选择的难度。这个书评作者对比了8个版本也不容易,也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严复《原富》是我国最初的版本,文言文,有删节。
还见过个《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全6册,双语版,245元……
下文中我将简单评价下几个版本,来帮助大家选择。为了不给大家留下先入为主的印象,只评论基本内容体系,不对手感、排版等个人因素作评论,不对出版社、书评作者等作评论。个人见解,一家之言,请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待。
还有翻译我不大懂,大多数情况下就不主观的评价各版本整体翻译质量了。
这里先要指出看译者选版本可能有失偏颇,或者说有些权威崇拜,但不失为一种辅助的论证方法,毕竟实力在那里摆着。
……………………………………………………………………
一是较早的商务印书馆版本,1930年由郭大力、王亚南译(王亚南曾任厦门大学校长),1972年再版。去年因为总理说自己喜欢《道德情操论》,引得出版界热捧亚当斯密的著作,上海三联书店于今年初乘势将这个版本再版推出。
……………………………………………………………………
评:封面上写着:温家宝总理说:“《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在我心中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该版本缺点汇总:
1.所用的语言是上个世纪20年代末的语言,也不太适合现代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唐日松版 中译本导论)
2.“只是要作为翻译《资本论》的准备,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做准备”而译①
①商务印书馆1972年《国民财富的原因和性质的研究》中译本上卷“修订译本序言”。 (杨敬年版 译序)
3.郭大力和王亚南两位先生的译本是译给专家学者们看的,而我们想译一本给大众看的《国富论》(唐日松版 中译本导论)
我觉得语言是有些地方不太习惯,但是也不是什么大的困难,毕竟是白话文了。2、3条不清楚怎么回事……1972年版序言倒是很有时代特点。
无注释、页边提要和导读。
但是也有非常多的人觉得这个版本最好。当然和下文中的一样,我觉得很多读者判断好不好是在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做出的判断,比如如果只是看了一个版本,怎样判断这本比别的版本好呢?还请各位不要盲目相信各种评论。
二位都是牛人,翻译很多经济学著作。
所以我觉得想买这个版本的读者一定要多读一下,看看风格适合不适合自己。
……………………………………………………………………
二是陕西人民出版社,杨敬年译本。译者是百岁高龄的南开大学教授,书中引用了熊彼特的注释和导读,内容比较丰富,受到不少读者追捧
……………………………………………………………………
评:杨敬年,著名经济学家,翻译众多经济学著作。翻译《国富论》的时候已经90岁,即1998年。该版本是我国第三个版本,也可以说是最早的现代版本。下面要联系这点。
有注释、页边提要和导读。内容确实很丰富。
书中译序原文:熊彼特自己,也不得不为《国富论》写了详细的“读者指南”;
译本除《国富论》正文外,译出了坎南的全部页边提要,选译了他的大部分注释(有星号者为斯密原有注释),另外附有全书各编及第一、二编各章的导读。
不得不说,注释、页边提要和导读帮助理解。
该版本的译序我觉得也不错,比如分析了下斯密的全部学术观点等。
收藏这个版本的人也很多。
……………………………………………………………………
三是新世界出版社,谢祖钧 译,译者似乎对经济学的专业词汇知之甚少,翻译也比较拗口。
……………………………………………………………………
评:谢祖钧,原长沙理工大学外语系教授。
有注释、页边提要,无导读。注释比其他版本多,因为有译者的翻译注释和对比《讲稿》的注释。
前面说他翻译了六年,2000年开始。不过这质量……不得不说是外行人啊。批的人很多啊,比如下面这个书评。倒确实是自己翻译的,不过也应该借鉴下别的版本啊……
翻译家,作为一个职业,必定是没落的------小议谢祖钧版《国富论》
http://book.douban.com/review/2768268/
就像上面那个书评写的,我也觉得不好理解的地方比别的版本多啊,不举例了。而且作者也不仔细啊,比如封底写着: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施蒂格勒曾经写过一篇亦庄亦谐的文章,列举参加学术研讨会时,经常听到的语录,其中有两则是:"这个亚当•斯密早就说过!"和"亚当•斯密才没说过这个!"由此可见,当时的人们已经把亚当•斯密当成是判别是非的标准(大概这个意思)。但导读中成了:施蒂格勒经常爱讲"这个亚当•斯密早就说过!"和"亚当•斯密才没说过这个!";在他看来,亚当•斯密是判别是非的标准……
……………………………………………………………………
四是华夏出版社,唐日松 译,作者是北大经济学院的,此译本总体来说乏善可陈。
……………………………………………………………………
评:要注意,是 唐日松 等/译。是好几个人分开一起译的……
有注释、页边提要,无导读。
而且不得不说,这个版本太多地方和杨敬年版翻译很“像”了,经常是同义词或者颠倒顺序,甚至不变……而且页边提要差不多一模一样。还请大家多多对比。随便举一小段例子好了,论工资和利润随劳动和资本的用途不同而不同,第一部分,第五个原因中的一段。
杨敬年版:一个普通士兵可能丧失的是什么,这是十分明显的。可是,青年志愿者不顾危险,在一场新战争开始时报名十分踊跃;尽管升迁的机会渺茫,他们在自己的青年幻梦中却描绘出千百种获得荣誉和声名的机会,而这种机会是决不会出现的。这种空虚的希望就是他们的热血的全部价格。他们的报酬不及普通劳动者的报酬,而在实际服务中他们的辛劳却要大得多。
唐日松版:一个普通士兵可能会丧失什么,这是十分显而易见的。然而,青年志愿者不顾危险,在一场新的战争开始的时候踊跃报名,尽管升迁的机会渺茫,但在他们自己的梦想中,却能描绘出千百种的获得荣誉和名声的机会,而这种机会是永远不会出现的。这种飘渺的希望就是他们热血和激情的全部价格。他们的报酬不及普通劳动者的报酬,而在实际服务中,他们的辛苦却要大得多。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唐日松版的可读性是否能代表杨敬年版的可读性呢?
还有不知为什么那么多人看这个版本,人数差了十几倍……可能是因为盗版吧,我们这盗版卖的就是这个版本。盗版猛于虎啊……尤其是这种贵些的书。
……………………………………………………………………
五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陈星 译,图文删节版。资料是丰富了,原文的翻译却打了折扣。
六是北京出版社,张兴,田要武,龚双红 编译,删减版。编译和翻译,专业水准显然不一样的。
……………………………………………………………………
评:删减版好多种。见过个国富论(精华本),中国商业出版社,活生生编成十几万字,光写结论啊。还是看能引导思考的版本好,让自己动脑筋理解。
……………………………………………………………………
七是万卷出版公司,孙善春,李春长 译。明显是拼凑版。
……………………………………………………………………
评:我见到的是那种超大本29.8元超值白金那个大红版本……只有正文,所以就没借。倒是真便宜。
无注释、页边提要和导读。
……………………………………………………………………
八是人民日报出版社,胡长明 译,语言精炼生动,通俗易懂,最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版本。
……………………………………………………………………
评:胡长明搜了一下,感觉搜到那几个人都和经济没什么关系啊……搜这个名字的书,也只有人民日报出版社同系列的《世界经济史纲》是和经济有关。
无注释、页边提要,有导读。
导读不错,批判的看待了《国富论》的优点和缺点,郭辉勤写的。不过各章导读中也有杨敬年版本的影子,比如下面这段是杨敬年版本的,胡长明版本的这一段基本都有:
“第一编前三章讨论的是分工①。这是整座建筑物中最古
老的一部分,在初稿中就已完成了。而且,也许由于斯密在教
学中经常讲授它,它是《国富论》全书最精练的部分。我们知
道,该部分没有任何富有创见的东西,但却应该提到,有一点
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那就是,无论在斯密以前还是在斯
密以后,都没有人想到要如此重视分工。在斯密看来,分工是
导致经济进步的惟一原因。仅仅用分工便可以说明,为什么尽
管文明社会存在着‘叫人难以忍受的不平等’,‘但文明社会中
最卑贱、最被人瞧不起的成员,却要比最受人尊敬、最勤劳的
野蛮人生活得好’。
书中语句(包括例子、含义、解释)大多经过意译和删减,虽精炼但与原文不同。胡长明版这种“精炼”,产生两种结果:一种是意译的短句确实比其他版本的长难句更易于理解;另一种是删除后更难于理解,因为作者就是通过例子和解释来让读者理解的。比如第一编第六章 论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 中,哪种商品价格中不包含地租利润只有劳动工资,胡长明版把例子删了让我难以直观的理解。
我习惯读全本,当然有些人偏重简版,或者叫好理解版。而且该版本简的还可以,大体都有。
有图,有有人说花哨,有人说增加可读性。我倒是觉得图和文的关系不是很大。
西方经济学派源流简表做的还不错。
……………………………………………………………………
前两个版本的译者在学术界都属于泰斗级人物,对原意的把握较为精准。可惜因为时代的原因,语言带有文言味,一些词汇的翻译也稍显老套。中间的几个版本,要么缺乏经济学理论基础,一些专业语汇使用不恰当,要么语言拖沓冗长、艰难晦涩,不知所云。只有人民日报的版本翻译得稍微精准一点,使用短句较多,读来也顺畅一些。
……………………………………………………………………
评:第一个商务印书馆版本,那时是白话文啊,现代人看民国时期的文章大体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第二个杨敬年版本是98年翻译的,现代语言。
确实有外行人译的。
至于翻译的读起来费劲,除了译者水平,我在下文还提出另一种原因。
人民日报社版本的“短句”、“顺畅”是以一定代价得到的,下文详细说。
……………………………………………………………………
这里粗略地比较一下各版本的差异:
1、其实,对正文第一句的处理,就已经显出差异。……(省略)…… 2、王亚南版本叙述制针业者的……(省略)……
胡长明版……(省略)…… 3、从目录上也可以看出差异。前两个版本第一编的标题……(省略)…… 4、第一编中关于地租的一章……(省略)…… 5、第二编标题 ……(省略)…… 6、第二编第二章……(省略)…… 7、第二编第四章 ……(省略)…… 8、第四编……(省略)…… 9、第四编第三章标题……(省略)…… 10、第四编第九章……(省略)…… 11、第五编……(省略)……
……………………………………………………………………
评:省略处可看原书评。前面评价各个版本的翻译时用了很多形容词,但是证明时除了1是最最开始第一句,2是第一编第一章论劳动分工第一二页的还是和白话文对比外,大多只用目录标题来对比,这样进而得出各个版本全书内容的整体翻译水平,我认为是不大严谨的。
胡长明版意译到处有,不举例了。删除也很多,比如劳动分工最后一句:“的确,同富贵人家的极度豪华奢侈相比,他的生活用品看来无疑地是极其简单而又平常的;然而,这或许又是真事,一个欧洲君主的生活用品,并非总是大大超过一个勤劳节俭的农民的生活用品,而这个农民的生活用品却总是超过许多非洲君主的生活用品,这些君主正是数以万计的赤裸野蛮人的生命与自由的绝对主宰啊。”这句挺好啊,也没有……还有很多例子和解释。随便两个版本对比几页就可以看出。
另外胡长明版也有人说翻译的不好的,见那个书评下面的评论。
看了不少评论,各个版本都有人说翻译不好,那么真的只是和译者水平有关吗?我觉得不是的,应该是原著本身长难句什么的就非常多,正如书中斯密所说的:“我将在以下三章尽可能详尽而清楚地阐明这三个问题,在这方面我必须非常诚挚地乞求读者的耐心和注意:他要耐心地考察或许在某些地方看来似乎是不必要的烦琐的细节;他要注意弄懂有些东西,在我尽可能作出充分的解释以后,这些东西在某种程度上或许仍然是暧昧不明的。我常常宁愿喋喋不休,以确保说得明明白白;但在我力图说得明白无误之余,一个题目由于其性质的极端抽象,可能仍然不免有些晦涩不清。” (第一编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和功用 最后一段)(注:这一段胡长明版中也没有)
……………………………………………………………………
总结:
1.其实我发现哪个版本都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得对照理解。没有完全完美的,况且合不合适很多时候是相对个人来说的。而且我还没读完,也没能力把所有版本都读了并且对比。所以我就不推荐具体哪个版本了,还请各位根据个人情况和版本状况来决定吧。至于判断的准则,我在上文提出一些,仅供大家参考。
2.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信息对比不完全,使读者不能判断哪种版本更合适。在此我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对比,这样信息才能更加准确。
3.那个书评作者显然是没有恶意的。不过我想如果出版社介入,在读者信息量不全的情况下,在豆瓣或网上散布竞争对手版本的谣言……读者还是得睁大眼睛。
年少轻狂,还请各位多多指教了。
最后,如果大家觉得本文信息还有些价值,请点击“有用”,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谢谢。
-
伟大的<<国富论>>
作者:驴嚎 发布时间:2005-12-17 21:16:59
-
《国富论》导读
作者:someone 发布时间:2012-12-06 12:11:22
从10.12—12.3,2个月的时间读完了《国富论》,其间参阅和借鉴了《西方经济思想史》的观点和讨论,形成自己对于《国富论》的初步认识,记录如下:
亚当·斯密其人
Adam Smith (1723~1790)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的代表和理论体系的建立者。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宗师。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
1、生平
斯密出生于苏格兰,父亲是律师兼海关官吏。14岁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获硕士学位,并被推荐去牛津大学学习,1746年毕业。
1748~1750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先后讲授修辞学、英国文学、法学和经济学。
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逻辑学教授,1752年改任道德哲学教授。他讲授的道德哲学的内容包括自然哲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
1758~1763年斯密曾兼任格拉斯哥大学财务主管、教务长、副校长等职务。
他还热情参加当地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1762年 5月被授予格拉斯哥市荣誉市民称号。同年10月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学博士学位。
1764年初斯密辞去教职,改任布克莱希公爵的私人教师。同年2月前往法国,先后去过图卢兹、巴黎、日内瓦等地。
这时正值法国百科全书派和重农学派兴旺时期,斯密在巴黎拜会了 魁奈、杜尔哥等,交流了学术观点。这对他的经济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767年他回到家乡,专心从事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写作。1773年 5月斯密被接纳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76年 3月出版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书中的经济观点集中地体现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受到了热烈的赞扬。该书对当时政府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776年斯密被授予爱丁堡市荣誉市民称号。1787~1789年他被选为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校长。
著作
(1)早期著作:《道德情操论》
1759年4 月在他的伦理学讲义的基础上出版了《道德情操论》,该书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出发点,认为在伦理道德方面人们都具有怜悯他人的同情心。
在该书中,作者主张保持现有的等级和社会秩序,确立对某种优势的尊敬是必要的。
对智慧和道德的仰慕使情操高尚,过分崇拜金钱和势力,则会使道德堕落。
1766年斯密回到伦敦,大约有半年时间,他一面修订《道德情操论》,一面为写作政治经济学著作搜集资料。
(2)其他著作。
斯密去世后,先后出版了他的《哲学论文集》(1795)和《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
《亚当·斯密著作和通信集》。
人的性质
每个人首先和主要的是关心他自己;当然,在每一个方面,每个人都比其他任何人都更适宜和更能关心自己。
——《道德情操论》
改善我们条件的愿望,虽然一般说来是冷静的和沉着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愿望,而且一直到死都没放弃过这种愿望。我们一生,对于自己的地位,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有一刻觉得满意,不求进步,不想改善。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国富论》小结
1、历史背景。
18世纪50~60年代,英国正处在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时期。但残余的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政策还阻碍着新兴产业资本的发展。《国富论》的经济思想代表了产业资本同封建残余作斗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要求。
斯密深受18世纪资产阶级进步哲学的影响。他的家乡格拉斯哥是这一时期新兴的工业城市之一。18世纪中叶,这里迅速地发展起了纺织、皮革、冶铁、造船等工业,作者目睹了这一发展过程,并经常与工商业者接触,参加他们组织的“政治经济学俱乐部”的活动,讨论发展经济遇到的问题。
2、《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1)简介。 简称《国富论》。1776年在伦敦出版。19世纪末,中国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该书第一次译为中文,译名《原富》,1902年出版。
1972年和197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国富论》中译本(上、下)。
(2)地位
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把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既是古典派的又是庸俗派的各学说的启发点。
全书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就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书中指出:“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目标:第一,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国裕民。”
书的“序言及全书设计”指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取决于劳动生产力的水平和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
(3)篇章内容。
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章。
在第一篇,他从分工开始进而论及与之有关的交换(货币、价值)、分配(工资、利润、地租等问题。这一篇实际上围绕着提高劳动生产力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流通和分配的规律。斯密又认为社会上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取决于资本量;社会就业人数的增加,从而产品的增加将是资本增加的结果。
在第二篇,他着重分析了资本的性质、资本积累和资本的用途。以上两篇实际上已经包括了他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第三篇从经济史的角度考察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因素,主要论述了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农业受阻抑的情况,和都市勃兴商业发展的作用。
第四篇评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学体系。对重商主义把货币和财富等同起来的观点、贸易差额论和国家统治对外贸易的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对重农主义,肯定其认为在完全自由、完全公平的制度下国家才能繁荣的观点,最接近于真理,批评其片面地认为只有农业是生产的,工商业是不生产的观点。
第五篇论述国家的费用、公共收入的来源,以及国家财政税收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主张限制君主和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主义。
《国富论》的经济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国富论》中若干经济观点被当时的政府所采纳,对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对欧美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三、亚当·斯密主要理论贡献
1、利己心理论。
人性论是斯密认识社会问题的出发点。人的本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伦理道德领域人们都具有“同情心”;另一方面,在经济活动领域人们都具有“利己心”。
他从人性论出发,认为在经济活动中人们都受“利己心”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地会给全社会带来普遍的利益。这一思想成为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的理论依据。在斯密看来,现实制度是自然的、永恒的、最有利于生产发展的制度。
追求个人利益是每个“经济人”进行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有利于生产发展,会自然而然地达到社会共同利益。
2、看不见的手理论。
国家干预私人经济活动,只能阻碍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实行经济自由主义才能充分体现“经济人”的利己本性,符合“自然秩序”的要求。
自由竞争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生产的进行,国家干预私人经济生活往往会起妨碍作用。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18世纪英国产业资产阶级力图排除一切封建制度残余和重商主义政策的束缚,为资本主义经济充分自由发展开辟道路的要求。
3、国民财富源泉理论。
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认为只有对外贸易才是财富源泉的错误观点,也克服了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创造财富的片面看法,强调一切生产部门都创造财富。
他强调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并认为增加国民财富靠两种方法:第一是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力,第二是增加生产工人的人数,减少非生产劳动者人数。前者靠加强劳动分工;后者靠增加资本。
他第一个系统地论述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指出了劳动是衡量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考察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分析了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
4、分工理论。
斯密认为发展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主要方法。
(1)他首先从当时的主要生产形式手工工场的特点出发,总结了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原因。①劳动者的技巧因分工和专业化而增进;②分工可免除工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费的时间;③分工使操作简单化,可促进机械发明。
(2)他继而考察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指出文明国家的一切工业品,从生产原料、制造工具到加工成品、运输出卖,都是由各行各业分工协作而成。这种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劳动生产力提高,产量增加,各生产者之间通过交换,互相供给需要,使社会各部分联成一个协作的整体。
(3)在他看来两种分工只是范围不同。他认为分工是人类本性中互通有无的交换倾向引起的。
也指出了分工给工人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操作单一、呆板、妨碍工人智力发展。
5、货币理论。
斯密认为分工发生之后,人们就要靠交换生活。
他论述了作为交换工具的货币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的,以及它在交换中的作用。他认为货币是在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中产生的。例如屠夫要卖肉,酿酒人和做面包的人需要买肉,但屠夫不需要酒和面包,交换就发生了困难。一些人就想到先用自己的产品换取为许多人都乐于接受的商品,以便使交换顺利进行。于是这种商品就逐渐成为交换的通用煤介,发展为货币。
起初在各个地方充当货币的商品是多种多样的。后来集中到用贵金属作货币,开始用金属条块,后来又发展为金属铸币。
斯密突出了货币作为流通手段的作用,认为“货币只是货物借以流通的轮毂”。斯密赞扬纸币代替金属货币方便了流通,减少了费用。
6、价值理论。
斯密对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作了区分。
他说价值一词有二个不同的意义,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他指出一个商品可能使用价值很大,而交换价值很小,或者使用价值很小甚至没有使用价值,而有很大交换价值。
他抛开使用价值,集中说明交换价值。提出关于商品的交换价值要说明三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他主要阐述了劳动决定价值的观点。
第二,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他阐述了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
第三,什么情况使上述价格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有时高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有时又低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他阐述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7、价格理论。
他指出:自然价格指的是与工资、利润、地租的自然率相符合的价格。
市场价格指受供求影响的价格。
自然价格是中心价格,由于供求比例的变动,市场价格有时高于有时低于自然价格。但前者受后者制约,时时刻刻都围绕着自然价格这个中心。
8、三阶级划分。
斯密以阶级结构分析为基础,认为社会分为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个阶级。他研究了三个阶级的三种收入:工资、利润和地租。
三个阶级的收入是社会上的基本收入,其他收入如利息等是派生的收入。
他指出利润和地租都是对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扣除。
9、三收入分配理论。
斯密肯定利润是资本家正当的收入来源,承认地租收入的合理性。
(1)劳动生产物构成劳动的自然报酬或自然工资。
在土地尚未私有,资本尚未积累的原始社会状态下,工资包括全部劳动生产物。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工资也在增长。
但在产生了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以后,土地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都要求占有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因此,这时的工资就不再是全部劳动生产物,而成为生产物的一部分了。工资占的份额由劳资双方竞争中达成的协议决定。工资额至少要达到劳动者能购买维持其生活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国民财富的增长和劳动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劳动报酬优厚是国民财富增长的结果。
(2)利润是资本家阶级的收入。
他把利润看成是资本的收入,是价值的本源之一。指出资本家手中一旦积累起了资本,为了获得利润便用它购买原料和劳动投入生产。这时劳动生产物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支付工人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企业主的利润。
这里利润是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扣除部分,即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他明确反对把利润说成是资本家监督指挥劳动的工资。
认为利润总是同资本量成比例,因此,他讲的利润又是平均利润。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利润率有下降的趋势,归结为资本家之间竞争的结果。他抱着乐观主义的态度,认为利润率下降是国民财富增进和社会繁荣的标志。
把利息看成是利润的一部分,是派生的收入。他指出英国法定利息率不断下降,正是由利润率下降引起的。
(3)地租是地主阶级的收入。
地租是土地成为私有财产后,耕种者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代价。自然的地租是租地人所得农产品总额扣除用于补偿种子和购置耕畜及其他农具的农业资本,支付工资,并提供当地农业资本的普通利润后剩余的份额。
他把地租看成是使用土地的自然报酬,是价值的本源之一。但对地租来源的解释极不统一。
①他认为土地所有者占有的是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是不劳而获的收入。②有时又把地租看成是来自农产品的垄断价格。③斯密认为农业中自然力也和劳动一样参加工作并创造价值。地租是地主借给农业家使用的自然力的产物。
10、资本理论。
认为资本是总资财中用于再生产以取得收入的部分。
提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分。用于生产或购买物品,然后通过出卖以取得利润的部分,可称为流动资本。用于改良土地或购买机器等不用通过出卖即可提供利润的部分,可称为固定资本。
认为资本积累是扩大生产、增加财富的重要条件。资本积累取决于社会总资财分为资本和收入的比例。 “资本增加,由于节俭;资本减少,由于奢侈”。把资本积累的源泉看成是资本家勤劳节俭的结果。主张积累资本反对奢侈浪费。
-
国富论
作者:PMER 发布时间:2008-10-14 00:54:45
-
翻译家,作为一个职业,必定是没落的------小议谢祖钧版《国富论》
作者:gofrom2004 发布时间:2009-11-18 21:59:39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
网站更新速度:5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服务好(81+)
- 引人入胜(672+)
- 种类多(157+)
- 体验满分(513+)
- 差评(352+)
- 无多页(446+)
- 赚了(301+)
- 全格式(259+)
- 差评少(329+)
- 强烈推荐(671+)
- 速度慢(332+)
下载评价
-
网友 堵***洁:
( 2025-02-10 01:54:27 )
好用,支持
-
网友 郗***兰:
( 2025-01-23 18:22:26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田***珊:
( 2025-01-20 19:45:33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后***之:
( 2025-01-15 23:51:50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谢***灵:
( 2025-02-11 14:40:46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游***钰:
( 2025-01-23 10:32:45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家***丝:
( 2025-02-10 05:48:31 )
好6666666
-
网友 寿***芳:
( 2025-02-05 21:49:09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石***烟:
( 2025-02-01 14:42:01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索***宸:
( 2025-02-06 21:34:25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权***波:
( 2025-02-08 17:59:49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利***巧:
( 2025-01-23 05:00:05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喜欢"The Wealth of Nations"的人也看了
-
全面解析给排水工程师考试:从基础知识到实战技巧
-
全面解析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备考全攻略
-
【预订】Hickory Dickory Dog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提升孩子的情商:从认识情绪到解决冲突的全面指南
-
全面解析初级物流师职业:从基础入门到未来发展
-
看图学打高尔夫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提升公考效率:《行测速解技巧集萃》助你轻松应对公务员考试
-
学习与生活(文理综合)七年级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全面备考指南:职业能力测试通关秘籍与高效复习策略
-
提升阅读能力:《初中语文阅读训练80篇·九年级白金版》全面解析
- 百喻经 史念林 注 华夏出版社【正版保证】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全面指南:从文献检索到论文发表的成功路径
- 探索人性与历史的深刻洞察:《奥森日记》的文学价值与时代意义
- DK儿童太空大百科【官方包邮】英国DK公司 著 孩子了解浩瀚太空的入门书 英国DK公司太空百科全书【7-15岁】中信童书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鹅妈妈旋律:唯一纯净版本的文化魅力与收藏价值
- 优小说:幻浮槎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提升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从基础到实战的全面指南
- 社会经济统计学:全面解析与应用
- HyperLedger Fabric开发实战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生活如赛场:如何在竞争中寻找合作与平衡
- 外研社 悦读联播六年级下册 6下小学英语配套课外读物 小学阅读训练正版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糖艺终极指南:从入门到大师,掌握Sugarcraft的全部奥秘
- 新约正典:从起源到现代应用的全面解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解析:保护投资者权益,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 国才考试高级备考全攻略 国才英语考试教材高级备考知识试题分析口头沟通样题解析模拟试题 正版正版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全面指南:单簧管考级曲集解析与备考策略
- 提升晚年幸福感:全方位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
- 五三 2019A版 高考物理(江苏省专用)5年高考3年模拟 曲一线科学备考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温妮的新电脑(温妮女巫魔法绘本:精装珍藏版)正版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提升语文素养,培养晨读习惯——《甘橙23新版语文晨读美文》全面解析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6分
主题深度:3分
文字风格:9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4分
思想传递:6分
知识深度:8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9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3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7分
引人入胜:6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4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