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精) (奥地利)彼得·汉德克|主编:韩瑞祥 外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小说书籍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2019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精) (奥地利)彼得·汉德克|主编:韩瑞祥 外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小说书籍精美图片

【2019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精) (奥地利)彼得·汉德克|主编:韩瑞祥 外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小说书籍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2019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精) (奥地利)彼得·汉德克|主编:韩瑞祥 外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小说书籍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08108448
  • 作者:彼得·汉德克| 白虹 
  • 出版社:上海人民
  • 出版时间:2013-01
  • 页数:330
  • 价格:22.61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彼得·汉德克作品系列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12-07 02:48:01

内容简介:

《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精)》编著者彼得·汉德克。

《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精)》内容提要:本书为小说集,由四篇小说组成,包括《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监事会的欢迎词》、《推销员》和《一个农家保龄球道上有球瓶倒下时》。

在标题故事《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中,主人公布洛赫是一个当年赫赫有名的守门员。 早上,他莫名其妙地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他以为自己被解雇了。他毫无目的地在维也纳游荡。他偶然犯下了一桩命案。他乘车来到边界上一个偏僻的地方隐匿起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了通缉令, 驻足在一个守门员前,注视着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扑住点球。

在小说中,汉德克以其他对语言文字精准的执念,以外在连续事件的极为细微的描素,传达约瑟夫·布洛赫注意力的偏差现象,小说中带有一股侦探悬疑的气氛。


书籍目录:

编者前言

推销员

监事会的欢迎词

一个农家保龄球道上有球瓶倒下时

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作者介绍:

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1942— ),奥地利 小说家、剧作家。当代德语文学 重要的作家之一,被称为“活着的经典”。1973年获毕希纳文学奖,2009年获卡夫卡文学奖。著有小说《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重现》《无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剧本《骂观众》《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时刻》等。

1961 年入格拉茨大学读法律。24岁出版 部小说《大黄蜂》,在此之前他已退学专心创作。同年发表使他一举成名的剧本《骂观众》,在德语文坛引起 的轰动。

他创作的《卡斯帕》,在现代戏剧 的地位堪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并论,他也被誉为创造“说话剧”与反语言规训的大师。

在文学创作之外,汉德克与文德斯合作编剧的《柏林苍穹下》成为影史经典,他导演的电影《左撇子女人》曾获戛纳电影节 影片提名。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当安装工约瑟夫·布洛赫——他以前是个 的守门员——上午去报到上班时,他得知被解雇了。至少布洛赫将下面这件事情理解成了这样一个通知:当他出现在工厂门口时,工人们都在那里站着,只有正在吃早餐的工头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他就离开了建筑工地。他在街上举起手臂,但从他身边开过去的汽车——尽管他根本不是为了叫出租才举起手臂的——不是出租车。后来他听到一个刹车的声音,布洛赫转过身去,他身后停着一辆出租车,出租司机嘴里咒骂着。布洛赫再次转过身,上了出租,让司机开往纳什市场。

     那是一个美好的十月天。布洛赫在一家摊铺前吃了一根热香肠,然后从很多摊铺中间穿过,往一家电影院走去。他所看到的一切都让他感到烦心,他试着尽量少去注意。在电影院里他松了口气。

     事后他觉得很奇怪,当他一言不发地将钱放在售票处的转盘上时,女售票员似乎自然而然地对他的表情回应出另一个表情。他注意到银幕旁边有一个电子钟,钟面上有亮光。在电影放映中间,他听到了一声钟响;他很久都没有搞明白那是电影里的声音,还是外面纳什市场旁边教堂钟楼上传来的声音。

     又到了街上,他给自己买了些葡萄,这个季节葡萄特别便宜。他继续往前走着,一边还吃着葡萄,把葡萄皮吐在地上。他去询问的 家旅馆把他拒 了,因为他随身只带着一个公文包;第二家旅馆在背街一条巷子里,门房亲自把他带到楼上的房间里。就在门房还在往外走的时候,布洛赫就躺到了床上,一会儿就睡着了。晚上,他离开了房间,把自己灌醉了。后来,他又清醒了,就想给朋友们打电话;由于他的这些朋友都不住在城区,而电话机又不把硬币退出来,很快布洛赫就没有零钱了。他向一个警察打了个招呼,以为能让他停下来,但警察并没有搭理他。布洛赫在想,警察是不是没有听懂自己在街道这侧冲他喊叫的话,然后又想着女售票员如何自然而然将装着电影票的盘子转向他的。当时他对那个动作的速度感到很吃惊,几乎都忘记从盘子里取出电影票。他决定去找那个女售票员。

     当他到电影院时,那些橱窗正好暗了下来。布洛赫看到一个男人站在一架梯子上,把 放映的电影的名字换成第二天的。他等了一会儿,直到他能够看到另一部电影的名字;然后他就回旅馆了。

     第二天是个星期六。布洛赫决定再在旅馆里呆 。除了一对美国夫妻外,他是早餐厅里惟一的客人。他听了一会儿他们的谈话,因为他以前曾经跟着球队到纽约去参加过一项锦标赛,他勉强能够听懂他们的话。然后他很快就走出旅馆,去买几份报纸。因为是 版,那些报纸都特别沉。他没有把它们叠起来,而是直接夹在胳膊下拿回旅馆。他又坐回先前的早餐桌,有人已经把它收拾好了,他把那些广告副刊取了出来;这让他很抑郁。他看到外边有两个人拿着厚厚的报纸走在街道上。他屏住呼吸,直到他们走了过去。现在他才注意到他们就是那两个美国人;刚才只是在早餐厅里看见他们坐在餐桌旁,等到他们到室外后他没能认出他们来。

     他在一家咖啡馆里花了很长时间喝自来水,那是他们盛在杯子里跟咖啡一起端上来的。他时不时站起来,从专门用来摆放杂志的那几张椅子和桌子上取出一份画报。当那个女服务员从他身边拿回那堆画报时,她用了“报纸桌”这个字眼。布洛赫一方面很难忍受翻看那些杂志,另一方面,他在 看完一本杂志前也不能把它放到一边去。他时不时稍稍朝街上看两眼,画报页面和外边不停变化的画面所形成的反差让他觉得轻松。往外走的时候,他自己把那份画报放回桌子上。

     纳什市场上的摊铺已经关门了。布洛赫一边走着,一边不经意地将脚边被人扔在地上的蔬菜和水果往前踢着。在那些摊铺之间某个地方,他方便了一下,撒尿时,他发现那些木棚的墙壁上到处都被尿弄黑了。

     他昨天早些时候吐出来的葡萄皮还在人行道上。当他把纸币放在收钱转盘上时,那张钱在转动时停住了,布洛赫有了机会能说点什么。那个女售票员答了句。他又说了点什么。因为这不同寻常,女售票员就看着他。

    这就让他有了机会继续说下去。等他进了电影院之后,他想起来那个女售票员身边有一本小说和一个电炉子。他往后靠了靠,开始注意区分银幕上的细节。

     下午稍晚一点的时候,他坐电车出了城,进了体育场。他买了张站票,然后却坐在自己一直没有扔掉的报纸上;前面的观众改变了他的视线,这并没有影响他。比赛中,大部分人都坐下了。布洛赫没有被认出来。他把报纸留在地上,又在上边放了一瓶啤酒,在终场哨声响起之前,他走出了体育场,以免待会儿太拥挤。体育场前停放着很多几乎空荡荡的公共汽车和电车——场内举行的是 的重要比赛,它们都在那里等着,这让他很吃惊。他上了一辆电车。他在那里独自坐了很久,后来他就开始等待了。是不是裁判员给了加时?布洛赫抬头向上看去,发现太阳开始落山了。

    他没有想要用这个表达什么,他低下了脑袋。

     车外突然刮起了风。几乎就在三声长音组成的终场哨声响起的同时,司机和售票员都登上了公共汽车和电车。人们从体育场里涌了出来。布洛赫想像着,自己似乎听到了很多啤酒瓶掉在球场上的声音;同时,他还听到灰尘拍击车窗的声音。先前在电影院的时候,他往后靠,现在,当观众挤进电车车厢的时候,他往前俯身。他觉得似乎体育场里刚刚打开灯光设施。瞎扯,布洛赫说。他以前在灯光球场是个糟糕的守门员。

     在城里,他费了好长时间找电话亭。等他找到一个空电话亭时,发现那里的听筒已经被扯断了,丢在地上。他继续往前走,终于在火车西站打了电话。因为是星期六,他几乎没找到人。后来,他以前认识的一个女人接了电话,他说了好一阵子,她才知道他是谁。他们约好在火车西站附近一家饭馆里见面,他知道那里有一台自动点唱机。他往点唱机里扔硬币,让其他人选歌曲;他就这样消磨着时间,一边等着那个女人。在这期间,他看着墙壁上足球运动员的照片和签名。几年前,一个 队前锋租下了这家饭馆,后来他去了海外,执教那些野蛮的美国联赛队伍中的一支,联赛解散后他就不知去向了。布洛赫跟一个姑娘聊上了,她坐在点唱机旁边一张桌子旁,胡乱伸手向后抓去,总是选着同一张唱片。她跟着他离开了饭馆。他想要跟她走进 近的一个门洞,但是那些大门早就全都关上了。

    等到他们打开一扇大门时才发现,依照歌声判断,第二道门后面正在举行祈祷仪式。他们走进位于 道门和第二道门之间一部电梯里,布洛赫摁了顶楼的按钮。电梯还没有上行,那个姑娘就又要出去。布洛赫摁了二层的按钮,他们在二层走出电梯,站在楼梯间里。这会儿那姑娘变得温顺些了。他们一起沿着楼梯往上面爬去。那部电梯停在顶层那儿,他们走进电梯,下来了,然后又回到街上。

     布洛赫在姑娘身边跟她一起走了一会儿,然后他转身往回走,去找那家饭馆。那个女人已经在等他了,身上还穿着外套。布洛赫对那个姑娘的女友说——她还在点唱机边的桌子旁等着——那个姑娘不会回来了,然后他跟那个女人离开了饭馆。

     布洛赫说:“我觉得自己很可笑,你穿着一件外套,而我却没穿外套。”那女人钻进他怀里,傍在他身上。为了伸出胳膊,他假装要给她指什么东西看。然后他却不知道该让她看什么。他立刻有了一个愿望,想要买一份晚报。他们穿过好几条街道,没有看到卖报纸的人。 ,他们坐公共汽车去了火车南站,但是那座火车站早就关了。布洛赫假装吃了一惊;而实际上他也真是吃了一惊。那个女人在汽车里就已经打开手袋,把玩着里面各种各样的东西来向他暗示:她不自在。他对她说道:“我忘了留张纸条给你。”但他并不知道他自己想用“留”和“纸条”表达什么。不管怎么样, 他独自上了一辆出租车,往纳什市场方向去了。P35-P38



原文赏析:

故事的开场并不是一个开场,而是延续。故事的开场在使用冠词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之前的时间。通过冠词,那些词汇就成了特殊物体的名称。如果普遍意义上的时间通过这种方式成为一个特殊故事的时间,这时它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开始。冠词给它所确定的那些物体和人物一个过去形式。定冠词将那些特定的物体和人物从其他的同类中逐个确定下来,从而让词汇构成一个特别的故事。

像所有其他的故事一样,谋杀故事也是以定冠词开始的。与别的故事相反,谋杀故事是与这些已经确定下来的物体和人物玩游戏。因为谋杀故事在确定物体时,让它们之间的关系保持未知与神秘。谋杀故事不交代被描述物体之间真正的关系。就是在这些物体相互之间可能出现的关系中产生了谋杀故事。它产生于句子的捉迷藏游戏中。谋杀故事从一开始就单独地描述每一个物体。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采用的描述视角是一个不了解物体之间相互关联的人。当各种关联被揭开时,他总是晚到一步。描述的视角来自于一个陌生人。


“当射手起跑,正要踢球时,守门员的身体就不自觉地预示着他即将往哪个方向扑出去。这样的话,射手就可以从容地往另一个方向踢了,”布洛赫说,“守门员或许同样无计可施,抓不住什么救命的稻草。”

那射手突然起跑了。穿着鲜黄色球衣的守门员站在那里,根本没有动,罚球手将球踢到守门员的手里。


他遇到了那个女售票员;她正要上到一个男人的车里。布洛赫朝她看过去。她已经在副驾驶位置上坐下了,

她对他的目光有所回应,其方式是,她在座位上把身下的连衣裙拉直了;至少布洛赫把这个动作理解为一种回应。没有发生什么事件;她把车门拉上了,轿车就那样开走了。


像所有其他的故事一样,谋杀故事也是以定冠词开始的。与别的故事相反,谋杀故事是与这些已经确定下来的物体和人物玩游戏。因为谋杀故事在确定物体时,让它们之间的关系保持未知与神秘。谋杀故事不交代被描述物体之间真正的关系。就是在这些物体相互之间可能出现的关系中产生了谋杀故事。它产生于句子的提迷藏游戏中。谋杀故事从一开始就单独地描述每一个物体。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采用的描述视角是一个不了解物体之间相互关联的人。当各种关联被揭开时,他总是晚到一步。描述的视角来自于一个陌生人。


他試著在盡量短的時間裡給那個女服務員講一個笑話;等時間到了後,他的笑話還沒有講完,他在一個句子中途停了下來,付了賬,女服務員大笑起來。


”我們的一個孩子讓南瓜給砸死了。她說。“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 一场回归语言本质的冒险

◎ 一个在焦虑和孤独中渐渐迷失自我的人

◎ 维姆·文德斯同名电影原著小说

◎ 维姆·文德斯最爱的作家;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耶利内克追随的偶像

◎ 本书为小说集,由四篇小说组成,包括《守门员面对 罚点球时的焦虑》《监事会的欢迎词》《推销员》和《一个农家保龄球道上有球瓶倒下时》。

在标题故事《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 》中,主人公布洛赫是一个当年赫赫有名的守门员。一天早上,他莫名其妙地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他以为自己被解雇了。他毫无目的地在维也纳游荡。他偶然犯下了一桩命案。他乘车来到边界上一个偏僻的地方隐匿起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了通缉令,最后驻足在一个守门员前,注视着他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扑住点球。

在小说中,汉德克以其他对语言文字精准的执念,以外在连续事件的极为细微的描素,传达约瑟夫•布洛赫注意力的偏差现象,小说中带有一股侦探悬疑的气氛。

◎ 每一个句子都极美好,句子排列的顺序突然会变得引人注目。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地方。一个句子如何从这处流向他处。那种写作的精确也足以给我拍片的灵感。

——维姆•文德斯

◎ 毫无疑问,汉德克具有那种有意的强硬和刀子般犀利的情感。在他的语言里,他是最好的作家。

——约翰•厄普代克

◎ 汉德克是活着的经典,他比我更有资格得诺贝尔奖。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 在当代以自我发现为主题的写作中,汉德克是最好的。

——《纽约时报书评》


精彩短评:

  • 作者: 大黑骡子 发布时间:2015-11-03 23:52:03

    如果哪天汉德克能拿诺贝尔,那我也算提前看过诺奖得主的小说代表作啦。就如书名,我是守门员,面对这作品时也极。其。焦。虑。

  • 作者: schelotto 发布时间:2014-07-07 08:07:15

    守门员是存在主义在体育上的象征。他们是靶子。

  • 作者: 小易甫 发布时间:2013-09-16 13:02:00

    不否认汉德克的创造,但非常怀疑这种创造的意义。

  • 作者: jojosea 发布时间:2018-12-29 21:52:16

    今天凌晨的比赛利物浦5比1阿森纳,守门员被进了两个点球,全都是中路。守门员一次往左扑了,一次往右。其中一次球踢中了守门员的屁股,但因为力量过大,重重地反弹进了球门。如果守门员以自我为主体,解构比赛的意义,或许就扑到了。

  • 作者: amanduh 发布时间:2018-04-23 12:25:13

    就是这个样子,

    还是翻译的问题?


深度书评:

  • 汉德克:他挑战了写作的边界

    作者:思郁 发布时间:2013-05-08 15:27:22

    小说以这样的句子开始的:“当安装工约瑟夫•布洛赫——他以前是个著名的守门员——上午去报到上班时,他得知被解雇了。”这是一个平常无奇的句子,顺着其中的逻辑,我们渴望得知这一切发生的原因,“至少布洛赫是将下面这件事情理解成了这样一个通知:当他出现在工厂门口时,工人们都在那里站着,只有正在吃早餐的工头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他就离开了建筑工地。”一种混乱从这里开始的:解雇是如何发生的?工头抬头看了他一眼有什么别的暗示?还是说,布洛赫心领神会了这种解雇的信号?

    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在《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中写到了这样一个没有意义的小说人物,布洛赫某一天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因为他觉得自己被解雇了。他走到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中途还与一位电影售票员发生了关系,随后无缘无故地掐死了她。他多次改变主意,乘车离开了城市,来到了边境,看到了自己的通缉令,但是最终的追捕并没有到来。故事结束的时候,他去运动场看一场球赛,裁判正在判罚一个点球。作为一个著名的前守门员,他对此做了一个分析,大意是说,守门员如果了解射手的话,就会知道他会选择哪个角度射门。如果射手同样在揣摩守门员的心思,足球可能就会射往另外一个角。但是,如果守门员与射手的考虑的思路一致的话,他们就要重新考虑了射往哪个角度了,“事情就是这样继续着,不停地继续着”,似乎永无休止的可能,陷入一种永恒递归,循环往复的困境。

    这是一篇消解了任何意义的小说。小说中所有的人物、物体和情节都是扁平的、主观的、无生命的。他们只能通过主人公布洛赫的主观视角赋予一种独特的意义。从小说中那个最为骇人的杀人片段来看,我们可以作一个冷酷而理性的解读,正是因为那个女人被布洛赫掐死了,反而彰显了一种模糊的意义,否则她的存在与他看到的任何物体一样,都是冰冷无意义的。当然,这种被赋予的意义也显得很勉强,因为这段杀人案也并没有得到正义的惩罚,至少在小说结尾中,我们也看到布洛赫对这件事情没有过多的想法,更不要奢望他的忏悔,他反而对那个点球的分析赋予了很多的想法,对一个前守门员而言,这个点球比那个被杀死的女人和通缉令重要多了。从一种普遍的公共道德看,我们通常会认为小说结尾处这个杀人犯会被绳之以法,但是从作者的立场看,他不想对这件事有过多的叙述。换句话说,无论小说的作者,还是普通读者,我们只会从自己的立场看待事物,有选择性地赋予某些事物意义。我们的生活都是经过自己的选择过的,我们只会关注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其他于己无关的事物,我们会选择视而不见。

    在文德斯拍摄的同名电影中,他和汉德克都承认这是一部完全精神分裂的电影,他们都认同布洛赫,因为导演和作家都有某种与生俱来的精神分裂,特别是在感性主义的美学观中。这样一种角色和小说美学,我们透过卡夫卡的《变形记》、加缪的《局外人》以及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中都可以领略到,仿佛这些异类的存在可以提醒着我们,人生中有许多荒谬,许多不可理解之处。我们总是渴望某种秩序,因为我们生活在一片汪洋似的无序之中。我们渴望赋予自己的人生很多意义,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但事实上,我们的人生百年,无论你贫贱贵富,伟大与渺小,都没有任何区别,意义是虚幻,是泡影,是人生的假象。从这个角度上解读这篇小说,我们会说布洛赫从解雇开始,所经历的一连串毫无寓意的生活片段,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实处境。只不过小说通过一种更为极端的方式表达了出来。

    这还不是汉德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位在1942年出生于奥地利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在文坛驰骋了半个世纪,著作等身,获奖无数。在世纪文景即将推出的八卷本《汉德克作品集》中,同名小说集《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中收录了他早期的两篇短篇和两部中篇。除了我们以上分析的同名小说,还有《推销员》,一部没有主线、故事和情节的小说,作者像一个侦探一样记录下来那些生活随处可见的细节:一个杂乱无章,细节杂陈、混乱无序的世界。而在另一篇《监事会的欢迎词》中,我们一直没有听到欢迎词的内容,只是听到致辞者不厌其烦地描述那些参加监事会的人,为他们的到来所做的准备工作,以及外面的坏天气对他们造成的困扰:就如同我们平时在各大会议开幕前听到一些客套的欢迎词一样,唯一不同的是,致辞者把欢迎词从小说开始说到了结束。

    另外一篇小说《一个农家保龄球道上有球瓶倒下时》中,两个年轻人去看望久未谋面的姑姑,可是他们的相见更像是陌生人的相遇,一种随处可见的尴尬与失语弥漫在整篇小说中——读到最后你才发现,这个标题与小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说汉德克故弄玄虚也罢,玩文字游戏也罢,我们能从这些小说中感受一种强烈的实验性特征,就如同汉德克在他的戏剧中作出的尝试一样,他故意消解了小说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消解了语言与语言之间的正常逻辑,用一种无意义的语言描述事物。换句话说,我们平时通过语言理解事物,但是在汉德克的小说中,语言不具有意义,只是一个单纯的中介,当语言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目光,一种审视就足够了,就如同他一直宣扬的写作的格言,“我在观察。我在理解。我在感受。我在回忆。我在质问”。他取消了人与物之间的语言中介,体验与感受是面对面的直接,没有任何间隔。

    对许多人而言,我们很难接受这种非正统的写作方式。至少在阅读他的作品时,我们需要投入很大的耐心。这是一种很不同的阅读体验:他挑战了写作的边界,我们挑战了自己的阅读习惯。这种挑战无所谓愉悦,只是一种阅读的例外。我们无法用惯常的愉悦衡量一种写作,事实上,只有当阅读的愉悦缺席时,才使我们开始醒悟和反思这个无序的现实世界。

    思郁

    2013-4-2书

    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奥地利】彼得•汉德克著,张世胜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第一版,定价:45.00元

  • 又一位存在主义英雄

    作者:文景 发布时间:2013-04-12 16:58:09

    奥地利是个文学大国。从茨威格到里尔克,再到施尼茨勒、穆奇尔、巴赫曼、伯恩哈德、耶利内克,奥地利文学的巨星们在我国从来就不乏爱好者。而彼得·汉德克这个名字,足以列入上述名单而毫不逊色。他是奥地利当代文学的领军人物,也是世界文学中一位重要的革新者。

    汉德克首先凭剧作《骂观众》出名,在一系列戏剧革命之后,于1970年发表了小说代表作《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小说的主人公是退役的足球守门员布洛赫,故事一开始,他就被工厂辞退。他闲逛,尾随一个在电影院卖票的姑娘回家,第二天早晨把她杀了。他逃到边境小镇,从报纸上不断读到破案情况。故事到此结束。

    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首先,从书名入手。“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稍微看点足球的读者就能直观地从中体会到存在主义的意味。罚点球时,守门员等看到射手踢出球来再去扑就来不及了,他需要自己先行选择向左扑还是向右扑,这便产生了位于存在主义核心的选择命题。

    布洛赫来到小镇后曾几次在睡梦中对自己的存在充分意识而感到晕眩、羞耻、恶心,这是汉德克对萨特的存在主义名作《恶心》的直接引用。而汉德克对加缪的《局外人》的模仿更是结构层面上的:布洛赫掐死女售票员与莫尔索击毙阿拉伯人一样,都仿佛是无意识的,没有动机,却都在客观上打开了人的本体与其存在实质之间接通的门。

     

    布洛赫敏感于周遭事物的些微变化,却不能理解它们。他喝醉后感觉到自己“离那些事件都如此遥远,连他自己都根本再也不出现在那些他听到或者看到的场景中了,就像是航拍!”这正是加缪在《西绪福斯神话》中论述的现代人的悲剧——“演员与布景的分离”。如此看来,布洛赫是一位存在主义英雄,他的使命是代表现代人类,向荒谬的现代世界挑战,而他的武器,就是自由选择。

    如果说,在《局外人》中,加缪笔下现代世界的体制性荒谬体现在伦理、道德、法律和逻辑方面,那么在汉德克笔下,体制性的荒谬则集中体现在语言和话语层面。

    那么,被杀的姑娘代表什么呢?书中的女性与大众传媒一道,代表对词语的坚信和传播;而布洛赫则对词语持有怀疑态度,他怀疑自己能否理解词语,能否通过词语理解别人,表达自己,所以他杀死了用垃圾般的语言淹没自己想象力的姑娘。

    通过这场谋杀,布洛赫走到了语言—意义镜子的背后,那是一个真实世界。汉德克形容说:“他直接看到和听到了一切,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先将它们翻译成语言,或者只是将它们理解为语言或文字游戏,他处于这样一种状态:他觉得一切都很自然。”

    结尾布洛赫观看的那场足球赛是理解这篇小说的关键。布洛赫向旁人解释,通常没有观众会不看前锋和球而专门去看守门员,可守门员一直在随着球移动,哪怕球并没有踢过来。如果足球比喻存在的实质,那么守门员的隐喻在于,他们永远向着实质而动,却很少能触碰到它,就像大多数现代人一样。只有等射门,也就是生死关头到来,一个人才能直面自己存在的实质,把握它,或者被它击败。

    此时的布洛赫,正处在他的生死关头。警方已经掌握了破案线索,他却不急着从小镇出逃,就像点球大战中那个守门员:射手突然起跑,守门员原地没动,结果皮球径直踢到了守门员怀里。这样看来,守门员布洛赫是输家还是赢家呢?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Fume

  • 黑暗与焦虑中的漫游者

    作者:赵松 发布时间:2013-06-04 09:39:21

    黑暗与焦虑中的漫游者

    赵松

    跟彼德-汉德克的盛名相比,其作品在中国出版的过度延迟显得特别的“诡异”。这个现象似乎只能理解为某种突发的禁止与莫名的遗忘交替作用的结果。而无论是禁止还是遗忘,其实跟他的作品本身并没什么直接关系。想想他能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为前南斯拉夫打报不平,在2006年还参加了米洛舍维奇(被海牙国际法庭判战争罪的前南总统)的葬礼,成为与整个欧洲主流态度为敌的众矢之的,那么他的特立独行与尖锐立场在任何地方触动禁忌就都不足为奇了。作为“这个所谓的世界”的一个执著另类,他是个始终如一的质问者。对于我们来说,虽然他的作品姗姗来迟,面对它们确实需要同时面对很大的时间差、时代差,但如果我们有足够的耐心以它们为参照,来考量当下那些毫无艺术追求的、不是寄身体制就是沉湎市场的普遍堕落的写作现象,来重新审视我们这个正在经历着持续巨变的社会以及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在解体破碎、庸俗风潮此起彼伏的现实,就不难发现它们本身所拥有的超越时代的价值与意义。

    事实上,跟二十世纪所有在写作艺术上卓有贡献的大师们一样,彼德-汉德克的作品从本质上说是为所有时代的“少数人”而存在的。换句话说,它们是挑读者的。就像那些海拔五六千米以上的高峰,尽管闻名于世,但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却并非理想的旅游之地,要想攀登上去,仅有一时的好奇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足够的勇气、耐心和持续思想的动力。如果这样形容还显得过于空泛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更具体地说,阅读汉德克的作品所要面临的主要“障碍”,就是你无法抱着读故事的心理或者一般意义上的看小说的感觉去进入它们的世界。因为汉德克要做的不是反映现实或是以人们习惯的方式揭示有序世界里的悲喜剧或是历史洪流中的个体遭遇之类的;甚至也很难借助文学史里提供的那些关于现代小说、实验小说的概念进入它们,因为它们让你面对的,不只是关乎新观念或文体革新的范例,更重要是一个没有过去、没有未来的正在发生的关涉解体与无序的世界。要越过“障碍”,就需要读者能够放下那些预设的先入为主的观念,丢开对“地图”的依赖心理,像小说中的人物那样置身于陌生的无序世界里,去慢慢体会关于个体破碎的残酷处境。客观地讲,这个阅读过程会是异常艰难的,但是一旦真正进入其中,读者就会逐渐体验到极为复杂深刻的震撼感。

    这个小说集里收的都是汉德克的早期作品。尤其是《推销员》和《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旱的焦虑》这两个小长篇,可以说是早期的代表作。它们虽然貌似形式各异,甚至在运动方向是截然相反的,但在生成的机制上是非常一致的。而且它们之间确实有着亲缘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后者很可能就是从前者中另一个凶杀案衍生出来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两个主人公(无名推销员和前著名足球守门员布洛赫)尽管身份、处境、遭遇都不大一样,却有着极为相似的气质或者说精神上的同质性,或许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其实是一种人的两个阶段。他们的共同特征,其实是那种漫无目的的游荡状态。就像一个解体的世界里脱落下来的两个碎片,他们以各自的方式随波逐流,推销员在体验着环境解体中的自我解体状态,而布洛赫则像似试图在自我解体之后寻找重构的微弱线索与可能。如果说推销员面对自己的突然显现的现实处境采取的是放任自流式的沉湎,那么布洛赫这位莫名失业的人所采取的则是毫无目的的自我放逐。他们在某种意义上似乎都丧失了或者说放弃了日常逻辑思维的能力和需要,推销员在体验的是自我破碎后仿佛漫无止境的坠落过程,除了体验本身他似乎毫无所求;布洛赫则是落入黑暗的无序境地之后下意识地伸出手来试图重新抓住点什么,但那动作本身又是那么的迟疑和微弱,跟推销员不同的是,他为自己预设了放逐的终点,因为他毫无动机地杀了人,那个无辜的电影院女售票员……他像似要对自己做一个终极的测试,看看自己在制造了死亡之后是不是还有对生的需求。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无序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确定无疑的,不再有任何线索可以遵循,也无法提供任何稳定的能让他们产生存在感的支点和存在的目的,更不用说意义了。

    如果我们说在过度的大规模工业化和商业化潮流背景下,社会早已呈现不断裂变和缓慢解体失序的征兆,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意义上的人的普遍解体和碎片化显然就是无可避免的结果。或许也正是在这样的语境里,我们才有可能会意识到福柯所说的“人死了”是继尼采说出“上帝死了”之后的又一个重大事件。当然作为作家的汉德克要进行的并不是哲学思考,也不是要通过对什么人性的深刻分析为“人死了”的现实提供什么解决方案,或许倒是对于某种类似于将海德格尔说的“常人”抛入未知以求得新的存在可能的小说实践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甚至可以把汉德克的这两篇“漫游”小说直接归入德国浪漫派漫游小说(比如蒂克的《弗兰茨-施坦恩巴尔德的漫游》、诺瓦利斯的《海恩里希-冯-奥夫特丁根》等)的谱系,或者至少可以把它们视为对那些先辈们的遥远的现代呼应。当然,汉德克笔下的人物所进行的漫游更像是在无边的黑暗中进行的,而且在那些看不出头绪的场景与细节里也实在感觉不到什么日常意义上的有趣的东西,那所谓的黑暗也并不是物理现象,而是漫无边际的焦虑状态。他们在行动,可是没有目的,没有动机,没有动力,也没有停下来的理由……仿佛世界本身以及任何一个角落都是一台永动机式的装置,而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身不由己地永动下去。

    在汉德克的观念里,“世界不是存在于语言之外,而是存在于语言本身,只有通过语言才能粉碎由语言所建构起来的、似乎固定不变的世界图像。”好吧,我们可以认为语言能够让虚构的世界与现实的世界失去界限,让它们成为同一个世界,它们不断地交汇融合,不断地碰撞解体,然后似乎在某个瞬间里还会透露出重新聚合结体的诸多可能,作为它们之间的模糊地带的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去区分呢?在汉德克笔下展开的是个恍惚而又充满疏离感的世界,它的空间与时间似乎常常是错位的,无法同步的,其中的人物是难以交流的,仿佛始终都不知道该如何描述眼中的世界……在他们的躯壳与内心之间似乎存在着一个液态的游离层,迟钝而又动荡。他的文字光滑坚硬而又容易让人沮丧,又总是能轻易粘住你,当你试图从中捕捉到什么的时候,就会发现最后得到的只能是各种各样的错觉。

    以《推销员》为例——因为它对于读者来说实在是有着令人惊讶不已的阅读难度,它的结构方式也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巴赫的那种充满数学感的管风琴乐曲,每一章都是两部分,前面的部分是对人们熟悉的谋杀故事的技术性解析,大部分章节的标题是以无序或秩序、或二者关系为主的。然后在解析的过程中作者开始悄悄引入一些具体的联想,关于人物的特征。作者说“他的行为举止像一个推销员。也许他就是一个推销员。”随后出人意料的,这个推销员真的就出场了。但采用的视角是“后来者看到”。谁是“后来者”呢?是跟踪推销员的人,还是作为读者的我们?可是不管是谁,都将迅速地陷入碎片般的场景所构成的洪流。那些无序的场景碎片不断地汇合到一起,漫无方向地四处奔流不息……打个或许不是很恰当的比方吧,它们就像似来自五六台摄影机拍下的无数胶片,而且是以每一帧图像为单位重新随机剪辑在一起的。想想看,当它们流动起来的时候,你怎么能够看到连续的图像场景呢?没错,一切都是那样的连续不断,可是每个瞬间之间似乎又都没有任何关联性。推销员不是忽然闯入者,而是偶然陷入者,你无法确切地知道他到底是主动认同现实的无序性,还是被动地接受了这种无序状态。当你缺乏耐心时会觉得无法进入其中,而当你有了足够的耐心时,又会忽然意识到自己仿佛就那个推销员,他疲惫,迟钝,意识与身体游离,会在做出某个举动之后过一会儿才意识到这个动作,他在看,但是散漫得毫无逻辑……对于他来说,所有的场景就像是无尽的沙粒一样不断地随机陈列堆积着,他看不到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即使是谋杀事件本身置于其中也丝毫没有突兀的感觉,他好奇,或者说实际上只不过试着恢复好奇的能力,但这又是不大可能的,只是他不在乎而已。那么他到底想要什么呢?存在。或者至少也是跟那些日常的存在产生某种关系。他甚至会幻想着自己被误认为是嫌疑犯,因为他对一切都显露出过度好奇的样子,然后被他们残酷地审讯,几乎致死。而在另一场谋杀案的现场,他又见证了凶手显形的过程。有什么是确定无疑的么,除了那两个人的死?没有。推销员看到的一切、幻想的一切从始至终都是无序的,也是无法理顺的。

    《推销员》的每一章都仿佛隐藏着一个激流中的强力漩涡,当你还徘徊在每一章前面部分对于谋杀故事模式的平稳而又理性的解析中时,后面突然出现的那种摇摆在有序与无序之间的场景、细节,会突然让你陷入其中,随即被淹没,而这样的一种瞬间失重般的坠落体验会让你觉得自己就像那个推销员一样,在场可是又无法存在,因为无论是环境还是个体本身,解体的过程一旦被启动就是无法终止的。在汉德克的笔下,所有的细节与瞬间仿佛都是随机触发生成的,它们弥漫着,像暮色降临后的大雾,让阅读者这个后来者迷失其中,并在执著的寻找可能的线索过程中慢慢地变成了那个推销员,一个沉湎在自我解体状态里的漫游者,在不知不觉中承受了整个解体中的纷乱世界。现实的确实可信性并非因为它是现实,而是因为身处其中的我们习惯了置身其中形成的某种处境,并因此而产生了可以循环不已的习惯语境,从而把对现实产生怀疑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限度。汉德克在这篇小说里所展现的,其实除了对于那些日常习惯思维和语境的双重颠覆,还有对普通人的现实残酷处境以及个体解体状态的深刻揭示。以此为基点,我们再去对照一下利用《推销员》的基因创造的变体产物——《守门员面对罚点球时的焦虑》这篇风格手法都明显不同的小说,或许就不难产生这样的判断:对于任何人来说,要想实现“存在”都是异常艰难的,就算有足够的勇气将自己抛入未知深渊,可能也只不过是碰巧抓住了虚无境地里的那个近乎永恒的焦虑。

    (刊于《外滩画报》2013年6月4日)

    本文己收入作者新书《被夺走了时间的蚂蚁》(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3462525/

  • 守門員的焦慮

    作者:琉璃.堅陣 发布时间:2005-08-24 13:17:37

    《守門員的焦慮》漢克

    看過Wings of Desire,一直不知道那些像霧又像詩的對白出自雲溫達斯的好朋友Peter Handke之手,原來Wings of Desire也不是他們第一套合作的作品,Handke在寫下他的第一篇長篇小說《守門員的焦慮》後交給雲溫達斯,雲溫達斯就感到著迷了,並拍下他的處女長篇電影。

    看過Handke的兩篇劇作《冒犯觀眾》和Self Accusation,他的文字在飄逸之外卻能鋒利地刺殺讀者。20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Jelinek說Handke更有資格得到這個獎,Jelinek說如果她拿諾獎,大眾知道這個獎屬於一個奧地利女作家,如果是Handke得獎,這個獎的得主卻是有名有姓的Peter Handke。

    甚麼是Calvino提出的文學的輕(Lightness)?《守門員的焦慮》裡一切都是輕描淡寫的,就連殺人的情節也說得這麼淡然。雖然作者用輕如鵝毛的文字,它所表現的焦慮,卻非常的沉動。整個故事沒甚麼高低起伏,只是說一個電工師傅被解僱後在街上閒蕩,並他和街上的人發生尋常的事,後來他無緣無故地殺了人。它的文字就像電影一樣,作者就像拿著攝影機的人(雲溫達斯?)拍攝主角的每個微細舉動,文字間都是描述的,較少他的心理活動,雖然這樣,在他和週遭的人中間不難看見一種隱隱的焦慮,又或者他描繪得過於仔細,所有的人物都有一種神經質的感覺。《守門員的焦慮》只輕輕說到球賽,它比喻這種焦慮就像守門員接十二碼罰球時的心情,簡介說它「清晰的傳達了六零年代尾七零年代初德國右派獨權的社會焦灼」,主角每做一件事情時就會想到其他事情,所以他不能集中,「守門員眼睜睜地看著球,球滾過了門線…」,主角說「在十二碼的時候,守門員就像手無寸鐵的人」。

    《守門員的焦慮》感覺有點像薩特《嘔吐》和卡謬《異鄉人》的混合體,除了一種視點的飄移、無故(?)殺人的情節外,有一種空洞和無意義的疏離,或者他著意地描繪主角沒甚麼意思的動作,主角眼前的一切就只像沒有意思的景物被動地進入他的視線,他所見的似乎不能和他產生任何聯繫,就像主角跟本就是空洞的靈魂一樣,到尾二的章節作者用了符號和圖畫在文字間表現他所見到的景物,就像在說他的思想已經脫離,事物本身對他已無意義一般。

    書的最後有一段,不知是作者原意或是譯者加的。

    Look at your room late in the evening when you can hardly distinguish between colours any longer - turn on the light and paint what you saw in the twilight. There are pictures of landscapes or rooms in semi-darkness, but how do you compare the colours in such pictures with those you saw in semi-darkness? A colour shines in its surroundings. Just as eyes only smile in a face.

    Ludwig Wittgenstein, Remarks on Colour

  • 《中华读书报》:彼得·汉德克作品集在中国出版

    作者:文景 发布时间:2013-01-30 18:58:07

  • 揣测症与无痛儿

    作者:云也退 发布时间:2013-04-02 13:07:11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5分

  • 语言运用:9分

  • 文笔流畅:7分

  • 思想传递:8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4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4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9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9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9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3分

  • 安全性:6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4分


下载点评

  • 藏书馆(410+)
  • 图书多(574+)
  • 内容完整(69+)
  • 无水印(369+)
  • 超值(149+)
  • 简单(104+)
  • 体验好(562+)
  • 字体合适(164+)
  • 少量广告(639+)
  • pdf(188+)

下载评价

  • 网友 印***文: ( 2024-11-28 12:53:35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寇***音: ( 2024-11-22 02:33:34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马***偲: ( 2024-12-03 19:57:58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孙***美: ( 2024-12-03 08:10:06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曹***雯: ( 2024-11-29 21:45:11 )

    为什么许多书都找不到?

  • 网友 曾***文: ( 2024-11-15 07:35:18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宫***凡: ( 2024-11-12 10:32:52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孔***旋: ( 2024-12-04 01:07:47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冯***卉: ( 2024-11-12 23:23:56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最新内容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