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雨书世界 - 书籍大全 - 梦溪笔谈 - epub 免费 在线 网盘 下载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12-17 06:20:02

梦溪笔谈 epub 免费 在线 网盘 下载

梦溪笔谈 epub格式下载
梦溪笔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1111477
  • 作者:沈括 鲍勃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2015-11
  • 页数:345
  • 价格:38.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唐宋史料笔记丛刊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12-17 06:20:02

内容简介:

《唐宋史料笔记:梦溪笔谈》为金良年先生对梦溪笔谈2003年点校本的修订,在底本选择、校记写法、体例设计上都有新的开拓。《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汉族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唐宋史料笔记:梦溪笔谈》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书籍目录:

點校前言

自序

夢溪筆談卷一

夢溪筆談卷二

夢溪筆談卷三

·

·

·

·

·

·

夢溪筆談卷二十五

夢溪筆談卷二十六

補筆談卷一

補筆談卷二

補筆談卷三

續筆談

附錄

補筆談條前批語

序跋選錄

人名索引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梦溪笔谈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梦溪笔谈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梦溪笔谈在线购买


原文赏析:

翁年三十许时,尝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

极目,而乔木翳其上。梦中乐之,将谋居焉。自尔岁一再或三四梦至其处,

习之如平生之游。后十余年,翁谪守宣城,有道人无外,谓京口山川之胜,

邑之人有圃求售者,及翁以钱三十万得之,然未知圃之何在。又后六年,翁

坐边仪谪废,乃庐于浔阳之熨斗洞,为庐山之游以终身焉。元祐元年,道京

口,登道人所量之圃,怳然乃梦中所游之地。翁叹曰:“吾缘在是矣。”于

是弃浔阳之居,筑室于京口之陲。巨木蓊然,水出峡中,停萦杳缭,环地之

一偏者,目之梦溪。溪之上耸为邱,千木之花缘焉者,百花堆也。腹堆而庐

其间者,翁之栖也。其西荫于花竹之间,翁之所憩壳轩也。轩之瞰,有阁俯

于阡陌,巨木百寻哄其上者,花堆之阁也。据堆之崩,集茅以舍者,岸老之

堂也。背堂而俯于梦溪之颜者,苍峡之亭也。西花堆,有竹万个,环以激波

者,竹坞也。度竹而南,介途滨河,锐而垣者,杏簿也。竹间之可燕者,萧

萧堂也。荫竹之南,轩于水澨者,深斋也。封高而缔,可以眺者,远亭也。

居在城邑而荒芜,古木与豕鹿杂处。客有至者,皆频额而去。而翁独乐焉,

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所慕于古人者,陶潜、白居易、李

约,谓之“三悦”,与之酬酢于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

吟、谈、酒,谓之“九客”。居四年,而翁病;涉岁而益羸,滨槁木矣。岂

翁将蜕于此乎?


世多谓前古民醇工作率多卤拙,是大不然。古物至巧,正由民醇故也,民醇则百工不苟。后世风俗虽侈,而工之致力不及古人,故物多不精。


【注释】

①苏个反:古代的反切注音法,即取“苏”的声母,“个”的韵母和声调,前后相拼,以注“些”之音。


梅询为翰林学士,一日,书诏颇多,属思甚苦,操觚循阶而行,忽见一老卒,卧于日中,欠伸甚适。梅忽叹曰:“畅哉!”徐问之曰:“汝识字乎?”曰:“不识字。”梅曰:“更快活也!”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蔽也”。予按《后汉》王允曰:“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班固所论,乃所谓“谤”也。此正是迁之微意。凡《史记》次序说论,皆有所指,不徒为之。班固乃讥迁是非颇谬于圣贤,论甚不慊。


熙宁中,京师久旱,祈祷备至,连日重阴,人谓必雨。一日骤晴。炎日赫然。余时因事入对,上问雨期,余对曰:“雨候已见,期在明日。”众以谓频日晦溽,尚且不雨,如此旸燥,岂复有望?次日,果大雨。是时湿土用事,连日阴者,从气已效,但为厥阴所胜,未能成雨。后日骤晴者,燥金入候,厥有当折,则太阴得伸,明日运气皆顺,以是知其必雨。此亦当处所占也。若他处候别,所占迹异。其造微之妙,间不容发。推此而求,自臻至理。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唐宋史料笔记:梦溪笔谈》为金良年先生对梦溪笔谈2003年点校本的修订,在底本选择、校记写法、体例设计上都有新的开拓。《梦溪笔谈》是一部涉及古代汉族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唐宋史料笔记:梦溪笔谈》在国际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精彩短评:

  • 作者: 万古忠义李秀成 发布时间:2018-06-12 15:50:38

    沈括五星,但点校实在是差劲,据大德本改了许多,何故不作底本耶,99页“仍”字疑错,145页王籍梁人,192页不字衍,225页白当为押,49、196页何为群从,227页沙石当从下读,258页可不用改,260页俗字亦改,264页水生不当乙,313页差据228页例则不用改,575,216条注释,440条论士庶,576条记澶渊轶闻,李继隆真英雄,狄青名不副实,155、 257条之记古文轶事,艺文篇之存文苑遗珠,故有资于文献,然神奇一章,笃信浮屠,荒诞不经,可知韩愈之柬佛,宋儒之佞佛,一也,526条论语断句可取,323条色目人,423条庆州未审何处,223条、443条庆州则庆阳,448条或误记,若古今无异则恒山在飞狐径西,或此处之恒山为曲阳之恒山,65、81、102条论楚有资于屈赋新编。

  • 作者: nothing传叔 发布时间:2017-02-10 23:32:31

    这个版本的好处是有专名号,但是章节目录没有小标题。。。

  • 作者: IdigoCode 发布时间:2016-06-13 09:56:59

    其实就是跳着把自己感兴趣的医药部分看完了,有空的话或许会在把书邮回家之前写一篇书评。

  • 作者: 殿前不检点 发布时间:2016-05-21 19:45:58

    沈括學問廣博,筆記所涉及内容極爲豐富,但不乏考據精深,尤其以實時實地的經歷佐證文獻,與清初顧學主張不盡相同。

  • 作者: epoidos 发布时间:2016-08-18 01:00:55

    读的是平装简体版本,忘了哪个出版社


深度书评:

  • 沈括与其他

    作者:望山居主人 发布时间:2013-12-13 17:15:58

    读朱熙瑞先生等编著的《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其中一段写大学问家沈括的惧内,读之骇然,继而大笑,后又不禁低回。

    “沈括晚年再娶张氏,张氏不仅将其长子逐出家门,而且沈括本人“时被捶骂,捽须堕地。儿女号泣而抢之,须上有血肉者,又相与号恸。”张氏病故,人们都为沈括庆祝,但沈括“自伤之,恍惚不安”,不久便去世。“

    短短几十字,沈括的软弱隐忍,张氏的彪悍跋扈,儿女的痛心无奈,都在其中,最后的结尾更是意味深长。要让心理学家来分析,应该可以发现人性的复杂与隐秘吧。张氏的肆无忌惮,也许是对落魄老夫的怨恨,也许生理心理压抑造成的变态,也许是某些事件刺激得她歇斯底里。而沈括的忍让与怀念呢?或许是老夫对少妻的溺爱,或许是不能满足妻子而产生的愧疚,或许是甘心受虐而获得某种隐秘的快感。猜不透,说不得,夫妻情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能确定的是,在男权至上的传统社会,惧内的沈括是一名异类,也大概是一个笑柄,供卑微的凡人借以树立自己的正常与自信。可凡是中国传统中的异类,异类而没有变态而妖,我都不免注意,甚至欢喜。如宁可讨饭不做官的陶渊明,呵佛骂祖的禅宗,学习西方学术的郭守敬,不顾科举仕途、遍游天下的徐霞客。我想,中国少些文人诗人,政客官僚,多些这些的异类该有多好啊!

    惧内的沈括留下了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梦溪笔谈》,这是无数纳妾、玩小脚、写艳词的彬彬君子们梦想不到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括在北宋学问最为博洽,于当代掌故及天文、算法、钟律尤所究心。“此书分为十七门:曰故事、曰辩证、曰乐律、曰象数、曰人事、曰官政、曰权智、曰艺文、曰书画、曰技艺、曰器用、曰神奇、曰异事、曰谬误、曰讥谑、曰杂志、曰药议,共二十六卷,609条。与王应麟的《困学纪闻》注重经学,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全力搜罗鬼怪奇闻不同,沈括注重的是科学与社会的生产生活实践,书中所载如天文,有记载如何改进天文观测仪器的,有观测太阳日长短的极细微差别的;地理方面,有考察出雁荡山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的;物理上,有论述琴弦共振、光线聚焦、磁偏角的;数学上,有由圆弧求弦长的会圆术;工程技术上,有活字印刷、指南针原理、筑堤、造塔、制闸、炼钢、炼铜;军事上,有制弩机、锻钢甲。。。。。。

    沈括的视野,他的治学范围,远远超越当时乃至现在一般的文人墨客,他的求真务实、追根溯源的志趣倒与开启文艺复兴的达芬奇、与提倡经验主义的培根依稀仿佛。中国士大夫们有持久的伦理追求,求其善也,因此朱熹流芳。有对自然与文化的美的追求,因此苏轼闻名。可中国士大夫却一贯地缺乏对科学与生产的兴趣,认为这个不过鄙人所为,是匠人做的事情。劳心者治人,劳力者制于人。多少伟大的雕刻家、建筑家、工艺家、发明家的成就因此被埋没。多少摇头晃脑之辈自以为是地搜刮民脂民膏而心安理得!以现代的观点平心而论,琴棋书画,比之轮子、陶瓷、车骑、采矿、缫丝的发明、运用,何足道哉!这里可以看出沈括的了不起了,因为没有沈括的记录,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与毕昇的活字印刷也许和以上人物成就一样,无法扬名于世了。更不必说”石油“由沈括首次记载与命名了。他被后世称为北宋学问最渊博的人,他的书被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恰如其分。

    沈括是杭州人,是北宋著名的钱塘“沈家三先生”之一。三人在《宋史》中都有传记,史载:他的从兄弟”沈遘,字文通,举进士,廷唱第一,大臣谓已官者不得先多士,乃以遘为第二。。。。。。为人疏隽博达,明于吏治,令行禁止。”不仅文才出众得高第,而且很能干,做地方官时能明察秋毫、恩威并济,“民或贫不能葬,给以公钱,嫁孤女数百人,倡优养良家子者,夺归其父母。。。。。善遇僚寀,皆甘乐倾尽为之耳目,刺闾巷长短,纤悉必知,事来立断。小民有犯法,情稍不善者,不问法轻重,辄刺为兵,奸猾屏息。”其疏阔威猛,颇有两汉大臣的遗风。

     沈遘弟弟沈辽,“辽字睿达,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读左氏、班固书,小摹仿之。辄近似,乃锄植纵舍,自成一家。趣操高爽,缥缥然有物外意,绝不喜进取。。。。。。”是个偃蹇傲世的名士,王安石曾经有诗““风流谢安石,潇洒陶渊明”赞赏之,他作诗文,“雄奇峭丽,尤长于歌诗,曾巩、苏轼、黄庭坚皆与唱酬相往来。”

    沈括做官也是在仁宗、神宗朝间。从《宋史》记载里可以看出他是个做事很负责、认真,很有才干的官员,他和从兄沈遘 一样明于吏治,却少他的疏俊,也没有沈辽的风流潇洒。他的好处是踏实、好学、肯干。

    他做沭阳主簿时,大力兴修水利,“县依沐水。。。。。。故迹漫为污泽,括新其二坊,疏水为百渠九堰,以播节原委,得上田七千顷。”提举提举司天监时,属下“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募天下上太史占书,杂用士人,分方技科为五,后皆施用。”又能救灾,“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

    他任职中央后,又能实事求是,谏止皇帝的扰民举措。“时大籍民车,人未谕县官意,相延为忧;又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言者论二事如织,皆不省,括侍帝侧,帝顾曰:“卿知籍车乎?”曰:“知之。”帝曰:“何如?”对曰:“敢问欲何用?”帝曰:“北边以马取胜,非车不足以当之。”括曰:“车战之利,见于历世。然古人所谓兵车者,轻车也,五御折旋,利于捷速。今之民间辎车重大,日不能三十里,故世谓之太平车,但可施于无事之日尔。”帝喜曰:“人言无及此者,朕当思之。”遂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患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颔之。明日,二事俱寝。”

    在外交上,沈括能依据资料,坚决维护北宋疆土。“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表论之。帝以休日开天章阁召对,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几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在辽强宋弱时,能这样坚持原则,据理力争,没点骨气是不行的。

    他也能临危决断。在知延州,前线宋军与西夏交战大败,“士卒二万人皆溃入塞,居民怖骇。括出东郊饯河东归师,得奔者数千,问曰:“副都总管遣汝归取粮,主者为何人?”曰:“在后。”即谕令各归屯。及暮,至者八百,未旬日,溃卒尽还。括出按兵,归仁至,括曰:“汝归取粮,何以不持军符?”归仁不能对,斩以徇。”

    沈括因其才识被王安石赏识,由主薄、知县、知州到转运使、直到掌管天下财赋的权三司使。以当时之习惯,为宰相所提拔、任用,就应该与恩主共进退,不论是非如何,决不能再有意见与反复,不然一定会被视为卖主求荣的阴险小人,不但当朝难以立足,死后百世之下也难以翻身。沈括之所以死后无人写墓志铭,百年后不得赦免,就是因为犯了这个大忌。

    从夫妻关系可以想象沈括性格并非刚直,他的性格多少偏于柔顺。处于国家危急与大是大非前,他能坚持原则,可面对夫妻亲朋上司时,他不免想以顺从求和谐。王安石的胸襟与大才,他的要回到三王之治的理想是沈括衷心佩服和拥护的。王安石赏识他,他也会顺着性子不断表现出对王的服从与赞美,这也是可以预料的。可沈括性格虽然软弱,但是毕竟有自己精密的观察和实事求是的判断。他对变法有自己的看法。被这个“拗相公”压着时,他是不敢当面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的。他看到名望更高的程颐、苏辙、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都提过,可都行不通,闹得一塌糊涂,那还是不说为妙吧。可眼看着政策有问题,这意见积累在心里,又忍不住。于是在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沈括 “尝白事丞相府,吴充问曰:“自免役令下,民之诋訾者今未衰也,是果于民何如?”括曰:“以为不便者,特士大夫与邑居之人习于复除者尔,无足恤也。独微户本无力役,而亦使出钱,则为可念。若悉弛之,使一无所预,则善矣。”充然其说,表行之。”

    客观而言,沈括的意见是出于体恤弱势的小民的同情,想对政策做一点调整,并非要阴谋反对王安石。但吴充是王安石的反对派,王安石又刚下台,正是敏感的时候。采纳意见的吴充首先就觉得沈括首鼠两端,很不地道;而下台后在观察政局动静的王安石更认定他是阴险的“壬人”,沈括因此里外不是人。于是王安石的同党发动攻击,吴充也没有保护沈括。“蔡确论括首鼠乖刺,阴害司农法,以集贤院学士知宣州,”皇帝念沈括的才能,“明年,复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但还是不行,“又出知青州,未行,改延州。”终究没能回到中枢。后因为“大将景思谊、曲珍拔夏人磨崖葭芦浮图城,括议筑石堡以临西夏,而给事中徐禧来,禧欲先城永乐。诏禧护诸将往筑,令括移府并塞,以济军用。已而禧败没,括以夏人袭绥德,先往救之。不能援永乐,坐谪均州团练副使。元祐初,徙秀州,继以光禄少卿分司,居润八年卒,年六十五。”

     

    沈括为官一生,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可他软弱的个性与出众的见识,合起来破坏了官场的朋党规则,不能见容于士大夫,百代之下都被认为其阴险反复!呜呼沈括,拥有那么伟大的才华,一辈子又认真做事,落到最后,只能被少夫人连皮带肉揪着胡子出气 !

    千载以下,又有余秋雨先生写了一篇《东坡突围》,引用《续资治通鉴资料长编》里的一则材料,指出沈括就是苏东坡“乌台诗案”的始作俑者,于是沈括因为嫉妒苏东坡而刻意陷害之的文章又漫天飞舞起来。 好嘛!沈括既背叛了王安石,又陷害了苏东坡,北宋最有才气见识的两人全彻底得罪了!能不招人痛恨吗?

    中华书局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一:

       王銍《元祐补录》:“《沈括集》云:‘括素与苏轼同在馆阁,轼论事与时异,补外。括察访两浙,陛辞,神宗语括曰:“苏轼通判杭州,卿其善遇之。”括至杭,与轼论旧,求手录近诗一通,归则签帖以进,云词皆讪怼。轼闻之,复寄诗。刘恕戏曰:“不忧进了也?”其后,李定、舒亶论轼诗置狱,实本于括云。元祐中,轼知杭州,括闲废在润,往来迎谒恭甚。轼益薄其为人。”

    所有关于沈括诬陷苏东坡的言论的证据来源就这一条。好在北大任同斌先生在《沈括没有陷害苏东坡》一文中辩之甚力:

    一则王銍《元祐补录》是很可疑的史料,极有可能是托名的伪作,因为在作者当世乌台诗案的材料根本还没公开。《续资治通鉴资料长编》的作者在收录此条后附注表示存疑,而《四库全书总目》不收此书。

     

    二则材料里面的时间对不上。沈括察访两浙是在1073到1074年,乌台诗案的时间是1079年,两件事情相差五年之久。万无沈括把苏轼的反诗呈给神宗,而这材料延迟五年后才又被李、淑两位翻出来之理。何况在所谓的沈括呈诗之后,苏轼还不断受到神宗褒奖呢。

    三则李、舒用来打倒苏轼的材料并非来自沈括手录,而是来自苏轼好友公开印行的诗集。任先生考证:舒亶向神宗皇帝上送上“轼印行诗三卷”册子的是王诜刊印的,册子的名字叫作《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单从诗集的名字可以看出,诗集是在元丰年(1078)间印行的,这就与熙宁六年(1073)八月至七年三月之间巡视两浙的沈括没有任何关系了。

     四则苏轼对政敌念念不忘,却从未在文集中表示对沈括的敌视,反而收藏着沈括送给他的自制烟墨并在墨上作铭。他自己明确指出陷害他的敌人之中,并没有沈括。苏轼在《乞郡劄子》写道:“昔先帝召臣上殿,访问古今,敕臣今后遇事即言。其后臣屡论事,未蒙施行,乃复作为诗文,寓物托讽,庶几流传上达,感悟圣意。而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因此言臣诽谤,遂得罪。”在《杭州召还乞郡状》中写道:“李定、何正臣、舒亶三人,构造飞语,酝酿百端,必欲致臣于死。先帝初亦不听,而此三人执奏不已,故臣得罪下狱。定等选差悍吏皇遵,将带吏卒,就湖州追摄,如捕寇贼。”都肯定乌台诗案发端于李定之流。苏轼的同时代人以及以后的宋人笔记中,都均没有提及沈括给神宗呈送诗集刻意陷害的事实。

    五则苏轼的亲友在文集里对沈括表示好感,如果真有其事,这种表示理应被删去。

     至此,我想,余秋雨先生的论断和一切尾随余先生关于沈括的谣言可以休矣。不过这些议论人倒可以看出议论者的人品,就始作俑者秋雨先生看来,沈括陷害苏轼是出于嫉妒,他写道:

    “我真不想写出这个名字,但再一想又没有讳避的,还是写出来吧:沈括。这位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上占有不小地位的著名科学家也因忌妒而陷害过苏东坡。。。。。。。历史学家们分析,这大概与皇帝在沈括面前说过好话有关,沈括心中产生了一种默默的对比,不想让苏东坡的文化地位高于自己。。。。。。当然,在人格人品上的不可亲近,并不影响我们对沈括科学成就的肯定。”

    余先生真是厚道,”我真不想写出这个名字“,可他还是写了。他不说是自己猜的:沈括因为嫉妒,因为恐惧苏东坡的文化地位高于自己而陷害朋友。他说”历史学家分析“,可他又不告诉我们是哪位历史学家分析的。对于余先生,我真不想多说什么了,更不想去替历史学家分析。他在文革的所作所为,他在汶川地震的表现,好事者不妨看看,他写的《钟山碑文》大概还在矗立着吧,这足以树立余先生的”文化地位“了吧。另一个证据是教师节上海市政府和教委给“余秋雨大师工作室”授牌。对此,他表现出一贯的谦虚,他说:

    “听到成立工作室这个消息后我曾作过几次努力,希望删去‘大师’这两个字,但没有成功。这是教委的一种架构性的设计,要改动有一定的难度。后来我想,比‘大’字等级更高的是‘老’字,一个人先成‘大人’才能成为‘老人’,那么,既然我已经做了大半辈子的‘老师’,那就后退一步叫叫‘大师’也可以吧。”

    这样的大师,不知道天上的苏先生、王先生、沈先生作何感想,我想”壬人“两字似乎有确实的着落了。我同意任同斌先生文章最后的论断,我把它抄在后面作为结尾:

    我不相信沈括会陷害苏轼,因为沈括是一个天文学家,他观测星球的位置,观测月亮的运行,要为人们安排闰年闰月,他的胸怀必须像天空一样清澈,像宇宙一样宽广。我不相信沈括会去告密,因为他是一个忠臣,面对辽国索要土地,朝廷上下一片慌乱,皇帝执政六神无主,涉外大臣相互推诿,沈括勇担重任,将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强敌,有勇有谋,据理力争,为国家赢得了尊严,也赢得了边境的安宁,使得神宗才有兵力平定交阯的骚扰。在生死存亡面前尚且从容应对,他会因心胸狭窄而行龌龊之事吗?为了否定或者肯定我的答案,我仔细地翻阅有关材料,又将《续资治通鉴长编》熙宁七年八年的记载逐月逐条阅读,我看到了沈括的忠诚、智慧,看到了沈括的忠烈、胆识。他的襟怀犹如大海,汹涌澎湃又包容万物,所以他不可能去干哪些蝇营狗苟的事情。沈括和他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像苏轼,也像王安石、司马光,都是以悲剧谢幕。但他们各自有以不同的方式,将才智展现给后人,同样值得我们去尊敬和崇拜。

    和以上的考据文字不一样,这段文字充满了带着天真的敬意,可我尊敬这种天真和敬意。

     

     

  • 关于随和这件事

    作者:布谷 发布时间:2011-05-23 11:33:20

  • 下楼的沈括

    作者:谢二 发布时间:2017-11-03 09:46:22

    贬谪累年后,在元祐四年(1089年)九月,朝廷终于允许沈括外州便宜居住,解除了对他居住与活动的限制。他想起自己之前在京口山水佳胜处买过一个庄园,于是携家带口搬过去,经过一番整治,给自己宅子起了名字:梦溪园。

    他在《梦溪笔谈》自序中写他的退隐生涯,透着浓厚的悲凉、寂寞:

    予退居林下,深居绝过从。思平时与客言者,时记一事于笔,则若有所晤言,萧然移日。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谓之《笔谈》。“深居绝过从.......萧然移日。所与谈者,唯笔砚而已,”山林虽幽,园林虽美,可惜无知音,只好对着笔砚,一笔一划,在寂寞中,日子就一天天过去了。

    如果这样,也还不错,只是冷清了些。凭他的广博的学识,精密的头脑,敏锐的眼光、众多的兴趣、高雅的品味、丰富的收藏,有了难得的自由后,他总能好好活下来的。退隐几年,单单他为了打发时光写下的一部《梦溪笔谈》,已经叫后人瞠目结舌,赞叹不已了,研究者称其为“中国历史上最多才多艺的人”。的确,沈括的知识范围几乎囊括了当时世界,而且无一不精,不仅仅是寻常名士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经史子集而已,他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最难得一见的百科全书一样的学者。《宋史·沈括传》称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写《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称其为“中国科技史上最杰出的人物”。

    他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作过知州的地方官,也担任过知制诰这样的清要近臣;主管过军器监、司天监这样的专门机构;也北上辽国在辽国君臣面前为了国家领土而据理力争;他主持过河北边疆的防务,也疏浚过汴河漕运与浙江水利;他在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抵御西夏,训练精兵,也打过几场胜仗。他最高的官职是“权知三司使”,三司使在北宋地位高,权力很大,主管全国财政,被称为“计相”,仅仅低军政最高长官:宰相与枢密使一等。在这些岗位上,沈括都取得过很好的业绩。

    一方面他是兢兢业业的官僚,一方面他又极其富有天才。

    除了精熟文史,沈括之文章写得也是文质彬彬,朴实又不乏飘逸,偶尔的诗词亦有自己的风味。他丰富而高品质的书画收藏与卓绝的鉴赏力让米芾叹服;他对于乐理、音乐史研究也很深入,有过专门的著作;他留心出土文物,更复制成功古代兵车呈献给神宗;他制作过浑天仪、浮漏、景表,自己能观测天体,预测日食,也别具一格写出《十二气历》这样类似于后世阳历的历书;他精于勘察地形与制图,制作过河北边疆的立体地图模型,也大费力气作过《天下州县图》,以飞鸟直达标注二十四至,地图的精确程度空前。他还勤于收集药方,每方必自己验证过才予以收录,有《灵药方》、《良方》传世。

    他对于自然物理更有一般士大夫没有的巨大兴趣与精密的观察与分析。他记录了指南针原理及多种制作法;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阐述凹面镜成像 的原理;还对共振等规律加以研究。在数学方面,他创立「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他对冲积平原形成、水的侵蚀作用等,都有研究。

    对于老百姓在生产中的重大发明创造,他也用自己精密的文字记载下来:毕昇的胶泥活字印刷术、胆水炼铜工艺、炼钢、夹钢、制盐工艺。他记载了延川石油的发现与使用,石油也是由他命名的,他还自己用石油烟灰制墨,品质让苏轼称赞。

    这是一位天资卓绝,对世界有着无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渴望了解一切,知道一切的天才。在中国历史中,有这样永不满足永远想探索的企图心的,沈括之前,春秋有孔子,战国有屈原,有秦始皇、汉武帝,沈括之后,有徐光启、有顾炎武、有康熙、有胡适,而在这么多领域都有所成就的,只有沈括,千古一人耳!他在对知识的渴望上,犹如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德国传说中的浮士德、文艺复兴的达芬奇。

    然而,惊才绝艳的学者,勤恳敬业的干吏,文采斐然的才士,未必就能赢得当时与后世的尊敬,一两个重大的人性上的缺陷就足以毁掉千古名声。沈括政治上政策上的反复让他的恩主王安石深恶痛绝,斥其为“壬人”,这是极严重的道德指控。他在对西夏的永乐城之战中明知不可,而没有坚持自己正确意见,反而同意了徐禧在孤绝无水的永乐筑城的冒险方案,导致北宋两万精兵被灭,使得痛心疾首的神宗再无消灭西夏的雄心。德亏而战败,背负骂名连自己也不好说是全然冤枉,被贬谪、冷遇,似乎也是理所应当吧。

    研究者祖慧在《沈括评传》中总结政治上的沈括:沈括是一位具有很强敬业精神,工作认真负责,能过体恤民情的良吏,但他却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不具备政治家应有的胆识与果敢坚毅;他学识渊博,机敏过人,但面对权力斗争与矛盾冲突却显得无所适从。他遇事总是退让、妥协,希望能委曲求全,却总是陷入更深的困境。这是平心静气、合情合理的评价。

    这种人事上软弱的个性也体现在家庭关系上。晚年的沈括饱受继室张氏的折磨。“沈括继室张氏暴虐不可制,经常责骂沈括,甚至于拳脚相加。沈括秀州安置期间,张氏还经常上官府去控告他。还将其与前妻生的儿子博毅赶出家门。。。。。定居润州京口梦溪园第四年,沈括生了场大病,此后身体越来越虚弱,曾自叹“岂翁将蜕化于此乎?”张氏暴病而亡。友人都来道贺,恭喜他从此可以摆脱张氏的折磨。而此时的沈括却终日恍惚,精神已濒临崩溃。一次乘船过扬子江,他意欲投水,幸好被旁人阻拦。不久,沈括也因病离世,享年六十五岁。”

    现代论者称沈括为科学家,多少不伦不类。其必自认为士大夫,为官僚。以上诸种成就都来自其业余爱好,此第一;科学讲究专精,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做最深入与前沿的研究,而沈括的特点是面广点多,兴之所至,点到即止,此其二;沈括主要凭借敏锐的头脑做分析与推演,虽然设置指南针等等也有实验,但少用归纳法,多凭天才的经验与直觉,此其三。所以称其为广博的学者就可以了,何必一定要把他抬高到科学家的位置呢?

    以沈括杰出的天才、勤恳笃实的作风,万事可做;以他温厚而怯懦的天性,万不可卷入政治。但当时之士大夫,除了科举做官这条正途,任何其他选择都是在走下坡路。沈括为官,是家计所迫,因为他的才能与负责,一步步成了上层官僚,不能不卷入军政大事,而他固有的个性缺陷,又不能不使其在政治上跌大跟头。

    他在贬谪期间于秋雨中登上随州的汉东楼,写了一首七绝:

    野草粘天雨未休,客心自冷不关秋,

    寨西便是猿啼处,满目伤心懒上楼。

    上楼、下台,心灰意冷,的确是看空了,看透了。

    可是,上不上楼哪由得他,他不能不上楼啊。

  • 平生之游

    作者:虎子 发布时间:2016-11-27 04:42:02

    我很小的时候,经常会梦见同一个地方,或者同一个情节,那地方有些熟悉又从没有去过,那情节有点像连续剧每次梦到的时候都还能继续衔接剧情。长大之后,这样的地方和剧情都再没有梦到过,或许是我丧失了一部分人的灵性?我也不知道。

    希望我还能回到那个地方。

    “翁年三十许时,尝梦至一处...自尔岁一再或三四梦至其处,习之如平生之游。”

  • 沈括发现了地磁偏角吗?

    作者:农民伯波 发布时间:2013-07-09 17:26:31

     因为地磁的南北跟地球的南北并非完全重合,指南针的“南方”跟我们实际定义的绝对南方的存在夹角,这就是地磁偏角。

    段落一: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沈括在他的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中写道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

    这段文字,一般作为沈括发现地磁偏角的证据。

    既然要纠“偏”角,要确定一个绝对的“南”。怎么确定正南,沈括没提。但精通天文历算的沈括大概会用北极星定义南北,这跟现在的法子没什么差别。但“偏东”则有些无解了,沈括的观察记录应该来自开封跟杭州之间的地区,目前这些的确的磁偏角应该是稍微偏西,在-2到-10度之间,越往北走偏角越大。所以,他观察的偏东似乎跟目前数据不符合。

    但地磁偏角是动态的,北宋时候大陆的地磁是否偏东就要问地理专家去了。但光从这头一句话看,说沈括发现了地磁偏角也还过得去。

    段落一通读: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

    妙在前人引用沈括的时候,故意去掉了最后一句话,更悬在一个“常”字,也就是说,经常会偏,但他似乎也不确定。而所谓偏东,他怀疑是水波扰动!这一来,沈括发现地磁偏角就有大大的疑问了。

    段落二: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再往下,沈括给出了纠偏的几个方案。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

    不若缕悬为最善。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第一,沈括建议是把磁针放指甲盖上,或者碗边上,只要表面光滑,都比水面强。

    第二,就一根丝把磁针用蜡粘好,吊起来。若无外界阻力(无风处),那么“则针常指南”。

    看这两句,沈括是不认为有地磁偏角的,起码“偏角”是可以纠正的。按照当代术语看,“偏东”在沈括看来是技术误差,通过制造更精密的设备(比如指甲盖啊,瓷碗啊,蚕丝之类)是可以避免的!看到这里,沈括发现地磁偏角的荣誉彻底危险了。

    段落三: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第一句最妙,“指南、北者皆有之”。他的困惑,主要是钢针磁化时候的磁极问题。理论上指南和指北是一样的。沈括的时代因为没有地磁的概念,无论指南也好,指北也好,他都觉得很神奇。

    从全文分析看,沈括应该没有想去发现地磁偏角,连指南的现象,他都老实地说“莫可原其理”。我怀疑他大概有没有发现地磁偏角,但以他的知识储备,是可能发现的,但他的思路却是朝着纠“偏”去的。不过,他大概开启了中国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先河吧。

    有没有发现地磁偏角,沈括是不会在意的。总之,发现地磁偏角的荣誉是张冠李戴在了他头上。爽爽总好,“蹴鞠”也是咱们发明的,虽然足球现在踢的实在马虎。

    《梦溪笔谈 二十四卷 杂志一》

    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水浮多荡摇。

    指爪及碗唇上皆可为之,运转尤速,但坚滑易坠,不若缕悬为最善。

    其法取新纩中独茧缕,以芥子许蜡,缀于针腰,无风处悬之,则针常指南。

    其中有磨而指北者。余家指南、北者皆有之。

    磁石之指南,犹柏之指西,莫可原其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沈括的牙痛病

    作者:IdigoCode 发布时间:2016-08-31 21:28:23

    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久为牙痛烦恼的延州知事沈括腰痛忽然加剧,以至久坐起身之后,要趔趄近十步才能正常走路。一位将佐见状提醒道,他用来刷牙的苦参汤,便是这腰痛的罪魁:“苦参入齿,其气伤肾,能使人腰重。”

    “草药一味,气死名医”,这俗谚本是贫病无以寻医问药者的自慰之辞,但在文人看来,“自开药方治病”不啻“多才善技”的新注脚,而苦参治牙痛,也是儒士们从太史公那里偷学来的神技之一:

    “齐中大夫病龋齿,臣意灸其左手阳明脉,即为苦参汤,日嗽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风及卧开口,食而不嗽。”(《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沈括闻听将佐此言,不知是否会斥责其提醒得太迟?好在,腰痛病终于可以缓和了。

    六年后,沈括开始撰写《梦溪笔谈》,在书中特意为苦参一事记了一笔,对先前过于拘泥解读方书、传世典籍舛误频出的现状多有反思:

    “医之为术,苟非得之于心,而恃书以为用者,未见能臻其妙。……况方书仍多伪杂,如《神农本草》最为旧书,其间差误尤多,医不可以不知也。”〔见中华书局版、金良年点校(以下引文版本同此)《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总第314条〕

    苦参所造成的心理阴影面积之大,以致在他所著的《良方》一书中,不仅对苦参只字不提,甚至全书连苦寒类的方剂都不甚多——当然从另一方面说,足见他也受了同期以“温补”为事的官定《太医局方》(即后世《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影响。

    前人对《梦溪笔谈》的成书沿革、书内体例已谈得足够多,兹不赘述,今天来聊聊沈括《梦溪笔谈》中涉及医药的部分。

    关于“梦溪”的来源,《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引《方舆胜览》记载,可备一考:

    “沈存中宅在润州朱方门外,存中尝梦至一处小山,花如覆锦,乔木覆其上,梦中乐之。後守宣城,有道人无外者,为言京口山川之胜,郡人有地求售,以钱三十万得之。元祐初,道过京口,登所买地,即梦中所游处,遂筑室焉,名曰梦溪。是书盖其闲居是地时作也。”

    虽然沈括在《梦溪笔谈》(卷二十六)和《补笔谈》(卷三)中各辟一卷《药议》谈医药,但正如本文一开始的举例来自《技艺》(卷十八)一样,本书谈医药的内容散见于全书。有宋一代士人,于传统医药体系的理、法、方、药有全面涉及者,唯沈括一人而已。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沈括可能是有宋以来的第一位儒医。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虽然对传统医学理论只有寥寥的几条,但与纯粹的炫博和猎奇不同,这些言论背后是他对中医药理论的深刻理解。

    如论及阿胶为何以东阿为道地,云:

    “东阿亦济水所经,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用搅浊水则清,人服之下膈、疏痰、止吐,皆取济水性趋下、轻而重,故以治淤浊及逆上之疾。今医方不载此意。”(见《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总第62条)

    本段出现了不少可资注意的细节。如他指出阿胶药性“趋下”,识力非一般士人所及,同时这也是宋人即开始对药物“升降浮沉”有认识和应用的明证。

    又:

    “《黄帝素问》土生数五,成数亦五,盖水、火、木、金皆待土而成,土更无所待,故止一五而已。”(《梦溪笔谈》卷七·象数一,总第121条)

    “《素问》云‘疾在肝,寅、卯患,申、酉剧;病在心,巳、午患,子、亥剧’,此一日之中自有四时也。安知一时之间无四时,安知一刻、一分、一刹那之中无四时邪,又安知十年、百年、一纪、一会、一元之间又岂无大四时邪?”(《梦溪笔谈》卷七·象数一,总第123条)

    以上两节,或取象数以解《素问》五行理论之困,或以《素问》理论推而广之,与术数相表里。在本书中,沈括对“五运六气”学说的理解也令人吃惊,足见其于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的熟悉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岂止超越同侪,连专业医者也不遑多让。

    金元时期,科举时兴时废,造成大量儒生无业可从,民间有“秀才学医,笼中捉鸡”之说,极称学医之易,故此间“儒医”盛行。不过有大量文献可证明,在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为首的“金元四大家”出现之前,三十三岁方中进士的沈括留下的医药类著作,足以令其成为史上首位儒医。

    《梦溪笔谈》中谈及治法者较少,但对前人配伍与治法保持着清醒认知。如批评唐人甄权《药性论》的“君臣佐使”理论时,反对其与实际生活中的“君臣佐使”比附过甚,并以“下法必重攻泻类药物”为例,坚持实事求是,主张温柔敦厚者未必为君,杀伐决断者亦未必为使:

    “《药性论》乃以众药和厚者定以为君,其次为臣、为佐,有毒者多为使。此谬说也,设若欲攻坚积,如巴豆辈岂不得为君哉?”(《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总第482条)

    又,不同病症对应使用剂型之论,颇为精彩:

    “大体欲达五脏四肢者莫如汤,欲留膈胃中者莫如散,久而后散者莫如丸;又无毒者宜汤,小毒者宜散,大毒者须用丸;又欲速者用汤,稍缓者用散,甚缓者用丸……用之全在良工,难可以定论拘也。”(《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总第484条)

    这可能是古代对“缓释剂型”原理最早的合理解释了。

    沈括对药物本身的议论,主要集中于生药药源的梳理,《补笔谈》中“药议”一卷,所谈大抵如是。

    如论香草辟蠹:

    “荪,即今菖蒲是也;蕙,今零陵香是也;茝,今白芷是也。”(《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总第53条)

    论名物相混:

    “《本草》注引《尔雅》云:‘蘦,大苦。’注:‘甘草也,蔓延生,叶似荷青,茎赤。’此乃黄檗也,其味极苦,故谓之‘大苦’,非甘草也。”(《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总第491条)

    论条目重出:

    “杜若即今高良姜,后人不识,又别出高良姜条,如赤箭再出天麻条,天名精再出地松条……”(《补笔谈》卷三·药议,总第593条)

    沈括于植物的名物辨识,源流考证,在义理泛滥的有宋一代,堪称清流。因其在考证时多引文学作品例证,直接启发了南宋吴仁杰撰《离骚草木疏》,其中考证文字,多得益于《梦溪笔谈》。除名物辨识外,还对药物炮制、采用时节亦有精彩之论。如论采药法: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总第485条)

    现在回到沈括的牙痛话题。

    元人朱震亨《丹溪心法》则以“牙齿之痛,因胃中湿热上出于牙龈之间,适被风寒或饮冷所郁,则湿热不得外达,故作痛也。寒是标,故外用辛温擦漱之药;热是本,故内服辛凉散热之剂”,一反古人用寒凉药治疗牙痛,转而使用以西域药、海药等热性药如胡椒、荜茇、细辛、青盐等。此例一开,后世受此启发,亦有用沉香者。从此传统医药治疗牙痛,即分寒热两法。

    事实上20世纪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早有用热性药疗牙痛龋齿的记载:

    食齿:以榆皮、白□、美桂,而并□□□□傅空(孔)。(《马王堆汉代医书》,第407简)

    至于苦参的命运就没那么好了。自沈括记“苦参苦寒可致腰重”之后,后人对其在治疗牙痛方面的应用开始谨慎起来,以至于清人张德裕在《本草正义》中抱怨道:

    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亦嫌其峻厉而避之也。然毒风恶癞,非此不除,今人但以为洗疮之用,恐未免因噎而废食耳。

    当今有营销的朋友宣传“妇炎洁可漱口”,想必也是因为其以苦参为主要成分吧?

    小心腰痛。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4分

  • 人物塑造:4分

  • 主题深度:4分

  • 文字风格:6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9分

  • 思想传递:6分

  • 知识深度:7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4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6分

  • 情感共鸣:6分

  • 引人入胜:9分

  • 现实相关:8分

  • 沉浸感:7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5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8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6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9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7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5分


下载点评

  • 在线转格式(68+)
  • 书籍完整(246+)
  • 二星好评(246+)
  • 无广告(466+)
  • 内涵好书(237+)
  • 赚了(568+)
  • 快捷(115+)
  • azw3(635+)
  • 速度快(81+)
  • 书籍多(487+)
  • 下载速度快(587+)

下载评价

  • 网友 宓***莉: ( 2024-11-21 15:39:20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隗***杉: ( 2024-12-10 19:14:22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訾***晴: ( 2024-12-12 10:29:27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居***南: ( 2024-11-29 21:43:40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康***溪: ( 2024-12-06 13:59:48 )

    强烈推荐!!!

  • 网友 家***丝: ( 2024-12-05 07:19:36 )

    好6666666

  • 网友 辛***玮: ( 2024-11-25 07:53:00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薛***玉: ( 2024-12-01 10:43:37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訾***雰: ( 2024-12-16 02:29:08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最新内容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