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籍推荐下载地址
- 文件名
- [epub 电子书下载]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 [azw3 电子书下载]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 [pdf 电子书下载]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 [txt 电子书下载]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 [mobi 电子书下载]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 [word 电子书下载]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 [kindle 电子书下载] 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
内容简介:
本书建立在一个 普通的信念之上: 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 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在《教学勇气》中,帕克·帕尔默带领教师为重新点燃对人类 困难 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20周年纪念版做了全新修订。
书籍目录:
20周年纪念版前言
10周年纪念版前言
鸣谢
导言 源自心灵的教学
教学与自我
心内与心外
曲径乃通幽
章 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
教学技巧的教学
教学与真我
当教师丢失心灵时
唤醒我们的导师
选中我们的学科
心中的教师
第二章 恐惧的文化:教育与分离的生活
剖析恐惧
来自地狱的学生
提心吊胆的教师
令人担心的认知方式
不要害怕
第三章 潜藏的整体:教与学的悖论
整体地看世界
当瓦解事物时
自我的局限与潜能
悖论与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悖论
把握对立的张力
第四章 求知于共同体:引人入胜的伟大事物
共同体掠影
现实是群体共建共享的
再探真理
伟大事物的魅力
求知和神圣
第五章 教学于共同体:以主体为中心的教育
第三方
从缩影出发的教学
医学院的缩影式教学
社会研究方法课的缩影式教学
开放空间与技术手段
共同体:变异与障碍
第六章 学习于共同体:同事之间的切磋与琢磨
关门教学
对话的新主题
对话的基本规则
的领导
第七章 不再分离:心怀希望的教学
停滞、 望、希望
不再分离的生活
同心同德共同体
走向公众
赏心怡情的奖励
10周年纪念版后记
呼唤新专业人士:教育就是转变
蓬勃兴起的探究心灵运动
制度变革:一个案例研究
我们需要新专业人士
个人和机构
培养新专业人士
情感中的真相
寄语
作者简介
勇气与 新中心简介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帕克·帕尔默 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博士学位及13个荣誉博士学位,还荣获全美教育出版协会授予的两项“杰出成就奖”、教会出版联合会授予的一项“卓越奖”,是美国高等教育协会高级理事,Fetzer 研究所高级顾问。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假使我们不再向彼此游说自己的教学方法,而相互讨论我们作为教师的真我和身份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一件奇妙的、不寻常的事就可能发生:我们不再死守各自的教学观点而争论不休,这样,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就会在我们自身内部和我们之间成长起来。
好的教师具有联合能力。他们能够将自己、所教学学科和他们的学生编织成复杂的联系网,以便学生能够学会编织一个他们自己的世界。
假使我们不再向彼此游说自己的教学方法,而相互讨论我们作为教师的真我和身份到底是什么样的问题,一件奇妙的、不寻常的事就可能发生:我们不再死守各自的教学观点而争论不休,这样,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就会在我们自身内部和我们之间成长起来。
源自心灵的教学
他们集谦虚与自信于一身,对人类的奥秘怀有深深的敬意,同样热衷于冒险。
「认识自我」
不好的老师在面前漂浮,就像卡通书气泡框里的话一样。
「内心世界」
在教室里体验到的纠缠不清只不过是折射了我们内心生活中的交错盘绕。
——————
9教师的心灵——教学中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
「教学方法和技巧之背后」
好的教学有很多形式,好的老师交给我们的知识会淡忘,但对好的老师本身却会长久铭记。
「教学与真我」
廉价的模仿是吸引不了学生的。
「当教师失去心灵」
困扰在于没能帮助学生学习他们想要了解和需要了解的东西,而是:向学生显示我有多聪明,向他们显示我知识有多渊博,向他们显示我备课有多认真。我就是在进行演出,其真实目标不是帮助他们学习,而是以此使他们对我有一个好的评价。
「启发、引领我们心灵的导师」
除非教师把教学与学生生命内部的鲜活内核联系起来,与学生内心世界的导师联系起来,否则永远不会发生教学。
「铸造我们的学科」
原创是威信的核心内涵。权威、威信赋予那些被认为是原创自己的语言、自己的行动和自己生活的原创者,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扮演着远远疏离于他们自己心灵的角色。
「教师的内心」
只有我们教师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我们才有资格说教师深入到学生的心中。
——————
36一种恐惧文化——教育和分离的生活
「剖析恐惧」
我们很少考虑到学生在教室里可能会死气沉沉,因为我们用一种不当他们是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来教他们。
“有问题背景”的学生——在课堂上看上去沉默和表面上忧郁的学生,他们的大脑不是死的:他们充满了恐惧。沉默不是由于天生愚蠢或平庸,而是出于一种想保护他们自己生存的愿望
「教师内心的恐惧」
要铲除的恐惧根植于我需要被年轻人喜爱,把没有与年轻人产生赋予教师生命...
学生们不会从一篇完美无瑕的、只提出正确问题并且都给了正确答案的文本中学会学习,但是一篇断断续续、含糊不清的文本却需要我们投入,提供给学生进入到他们自己的思想中去讨论和思考的空间,真正的学习就发生了。从一篇文本中提取教育线索,这就意味着不仅要寻找这篇文本能教给我们什么,而且要寻找我们能教给这篇文本什么。
默许学生不发表意见,似乎是想召唤通常保持沉默的学生发表意见:当我们被赋予沉默的自由时,我们更可能选择参与。
尊重我的学生们心灵的孤独也意味着,当我听他们说话时,我得清楚我的问题把他们引进主题有多深的程度。有一些地方是人的心灵不想去的—至少是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
在我打破沉默的那一刻我阻止了所有真正学习的机会。当我的学生们知道我总是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怎么会静心思考他们自己的想法呢?
也许在真正的共同体形象中,有着融合两种模式的提示,就是主体“坐在中间且知之”。也许课堂既不应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应以学生为中心,而应以主体为中心。在真正的共同体模式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同时专注一件伟大事物,在这样的课堂上,让主体—不是教师或学生—成为我们专注的焦点,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最优特质获得融合和超验升华。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本书建立在一个最普通的信念之上: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
在书中,帕克.帕尔默带领教师为重新点燃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
精彩短评:
-
作者: 靠墙根 发布时间:2022-04-10 09:13:30
观点
-
作者: 哒哒哒 发布时间:2020-08-13 18:00:14
因为是jyj要求阅读的书目,最开始心生反感。但第一章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让我开心,长期以来,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终于在这本书里面被质疑了,感恩作者将老师心理上的自我构建摆在第一位。最后一章的教学变革看得我很开心。我怀疑他们真的看完了这本书才推荐的吗?毕竟嘛,这里面很多观点都是“错”的,拿去考教资是绝对考不过的。以真理为中心的教学,有心践行,无力实施。只好乐观地想着作者的话,对体制的反抗不是改革的结局而是开始。
-
作者: L大姐 发布时间:2022-03-30 10:07:30
当把教师这个职业当成自我认同和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的恐惧充其量也是健康的恐惧。
-
作者: 十冰柠檬茶 发布时间:2022-02-14 08:08:49
为自己的教育之路带来力量和反思的一本书
深度书评:
-
相遇·分离·回归
作者:耳东 发布时间:2009-03-05 21:29:10
与《教学勇气》一书邂逅是在大学的课堂上,那节课至今记忆犹新。执教者是一位优秀的一线教师,也是早我们十年毕业的校友。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梦境和一本书。他说他总是梦到自己进入教室后发现忘了备课,这样的梦境在我从教一年多来也袭扰过我数次。他还给我们介绍了从国外译介进来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教学勇气》,他与该书在书店相遇,便对其一见钟情,他向我们强力推荐了这本装桢看似普通的书,对于当时未曾真正接触教学的我来说并无多大感触,但我还是出于对他的崇敬义无返顾的买了该书。
与《教学勇气》一书相知是在站立到中学的讲台之后,教学中的挫败感让我几度陷入矛盾的旋涡中,也想起了被闲置一旁的《教学勇气》。教学实践中屡屡挫败引发的无助感让我向书中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翻开导言“源自心灵的教学”便有一种宾至如归、似曾相识的感觉,分外亲切。作者帕尔默以独特的视角“教师的恐惧”切入,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一陈述教师的恐惧文化,以及因恐惧而导致的教师自我的“分离”,最后寻获回归的途径。帕尔默就如一位久违的老朋友一般“漫步教师的心灵”,痛陈教师的不为人所知或说不为人敢言的恐惧及痛苦。他道出了我所能经验到的甚至未经验到的以及我能言说甚至我无法言说的种种,总之在教学中的诸多压力和苦痛能在此处得到释放,因为你会发现不敢启齿的苦痛被另一个人如此深刻地理解,太多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并不奢求解放,但求理解。帕尔默有着对教师的一种深度理解,其实这缘于他三十余年的从教经历,他的宝贵经验使我们这些晚生小辈觅得了一位知音,让我们在孤寂的教育之路上不再孤寂。
从走上三尺讲台的刹那开始,教师便与学生“相遇”,从此也便与艰难和矛盾为伍,理想状态到底是一种“理想”,只作为目标供人追求。曾经高高的讲台似乎铸就了教师“高人一等”的地位,似乎为“师道尊严”筑起了一座坚实的堡垒。但是如今学生“仰视”的姿态已经徒留一种外在形式,内在的实质已随时代的变迁悄然引退,甚至有了一种“反仰视”的姿态。我们总在提倡师生平等,于是我们“拨乱反正”,但如今又有“矫枉过正”之嫌。当各种法律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的一一出台,教师被置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如今教师也俨然成了弱势群体,不被尊重,积劳成疾等等早已成了突出的问题。不得不承认,随着社会发展,家长日益宠溺自己的孩子,养成了“小公主”“小皇帝”的做派,结果这种架也逐渐蔓延到了课堂,学生变的任性,不尊重师长等等。面对这一形式教师能采取的是什么,是教育理论书上说的所谓“艺术”,但是哪几条“艺术”能够真正付诸实践。俗语有云“不打不成才”,但是“严禁教师体罚学生”一条横亘在这里,加之现在学生的“精明度”不容小视,教师举止稍一冲动,一个电话便能让你焦头烂额。但若仅凭教师的苦口婆心已经不足以冲破当下每个学生叛逆的心理防线。《三字经》中有云:教不严,师之惰。但如今再凭你教师勤快,却依然收效甚微,故而经常迷惘和矛盾。凡此种种可以说教师与学生尤其是那些漠视教师的在书中被称之为“来自地狱的学生”的相遇俨然是教师一场“噩梦”的肇始,这些学生会消耗你大部分甚至是全部的精力,此种学生在数量上的优势与你内心的恐惧成正比。你会发现:他们做学生,甚至是做一个“有问题背景”学生比你做教师的经验更丰富。这对于一个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体会尤甚。
当教师感到内心恐惧时,一开始笑容灿烂的脸上慢慢愁云满布,你会发现极需要用严肃的甚至是可怖的脸孔来杜绝学生的“得寸进尺”,用强势武装着自己。站在高高讲台上的教师们一个个用自信、强势、傲慢迎对着学生,用“肃静、整齐”要求着学生,我们更能接受一片鸦雀无声一人独唱主角的课堂,也无以容忍一个充满对话略显嘈杂的课堂,我们有时宁愿去忽略那些来自地狱的学生以求精神的集中和课堂的流畅。我们总在以或这或那的方式让学生“怕”教师,并以一种近乎傲慢的方式扩张着,“以至于人们很难看在它背后的的恐惧,除非人们能记起傲慢经常掩盖着恐惧”。于是人们以“强势”来命名教师的地位,同时也将种种矛头指向了教师,殊不知教师已经处于重重围攻之下。教师将真实的自我与学生面前的自我“分离”其实又增添了教师的一份痛苦,在学生面前你要有“师道尊严”,你不能随便说笑,不能过多的自我表露,甚至还要将并不确定的事物当成定理来讲述,为的是能在学生评判你时能给你加分。这种“分离”状态还体现在当我们不能动用形体暴力时则会进行“话语暴力”来掩饰内心的恐惧,记得阿伦特曾说:“当暴力出现时,权力就明显处与危险之中。”当教师将话语暴力指向学生时,教师的所谓全力也就消弭了,也就是说暴力的一再使用更显示内心的恐惧。因此教师的“分离”状态正是内心恐惧的佐证。
《教学勇气》为我们揭示了教育现实的母体“恐惧”,“教育深深根植于恐惧的土壤。”我们的真实状态得到了很好得体认,终于可以勇敢的正当的面对自己的“分离”了,此书给了教师自我的“分离”一个名分。到此为止,身为教师的苦痛也减了大半。即便如此帕尔默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为我们指了一条明路“不在分离”,其实就是“回归”。“分离”是逃避恐惧的一种潜意识行为,那么当意识回归要超越“恐惧”时就是直面恐惧,“真诚对待存在的恐惧”“比要切断他与他的校长、与他的学生、与他的工作世界、与他的教师心灵之间联系的渴望”,至此为止,超越恐惧的方式就变得如此简单了,教师的“回归”之路似乎也并不艰难了。引领教师“回归”的正是那份直面恐惧的“教学勇气”。
与《教学勇气》的相遇让我在与学生“相遇”后的苦痛中慢慢挣脱出来,审慎地分析自己的“分离”状态,并尝试着重拾“教学勇气”,找到属于自己的“回归”之路。
-
《教学勇气》:真实的教师,真实的知识
作者:朱siri 发布时间:2021-01-11 20:06:44
我感到《教学勇气》的关键词是“真”:真实的教师,真实的知识。
作者首先倡导教师要真实。
这里的真实,不是指这个教师有职业证书,而是
指这个教师首先是一个真实的人,且这个人的教师角色与其本人的生命是一体而非割裂的。
提出这一点,是因为作者看到很多教师生活在割裂的状态里:当他作为一名教师,表现得像是演员在扮演一个与他本人无关的角色,然后根据这个角色的外在要求、指标来进行模仿,而全无他本人的特质。例如,模仿若干个其他“好老师”的教学技巧,来让自己“像个”好老师。
为什么角色扮演是不够的?按照作者的说法,
这些“失去心灵的教师”在其执教生涯中难以得到内在心灵的能量,因此其教学会遇到更多的问题。
就像一棵没有根的树,就算一时看起来枝繁叶茂,它也无从长久,因为得不到来自心灵的养料。因此,作者呼吁教师们花更多的时间探索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特质和风格来教学,而不是标准化地采用教师“应该用的方法”。当教师决定遵从自己的内心,他的整个生命能量都会供给给教学,为他的教学提供无穷无尽的动力和灵感,让他在学习者面前产生鲜活、热烈的感染力。
习惯了实用主义的读者可能一时无法接受这样虚无缥缈的建议,但这种特点恰是作者在书中有意识地采用和保持的:
“这本书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逻辑前提: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完整。”
本书之所以名为教学“勇气”而不是教学“方法”或“技术”,显然也和这一个基本观点有关。在前几章中,作者想要解决的是教师在教学生涯中面临的无力感和恐惧感的问题。
他对此的回答,可以概括为:“去做真实的你吧!”
在成为了真实的教师以后,本书接着开始探讨什么是真实的教学。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作者首先讨论了
真理
是什么样子的,因为真理既是老师要教授的东西,也是学生要学习的东西。
他驳斥了客观主义者对真理的幻想。在客观主义者眼中,老师拥有所教授内容的
正确
知识,而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让学生取得
“同样正确”
的认识。既然知识是完全确定的,那么最好的教学方式也就不言而喻,那就是让老师填鸭一般给学生的脑子里灌满这些正确答案,而学生的相互讨论、自学、探索都被视作没有必要的,因为这样会降低获取“正确知识”的
效率
,甚至可能让学生接触到“不那么正确”的观点——这样的课堂在今日是何其熟悉。
那么,真理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首先意识到真理是复杂的,不是单一的,因此老师们不能用几个标准答案来囊括
,说“我教的就是对的,无需再了解更多”。例如,如果要对一种艺术风格进行评价,本可以从不同角度给出不同的答案,但今日我们熟知的艺术课或历史课中却常常试图用一套标准的答案来解答这些问题,并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这些标准答案完成考试。
这种做法的危害在于它抹去了真理的复杂性,将其简化为若干教条。
然而现实世界是复杂多变的,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学生只拥有几个教条的话,该怎么对哪些复杂问题做出解释、怎么找到解决方案。一个医学生或许能背下五十种疾病的药方,可如果遇到介于两三种病之间的中间病情,或者新的疾病,他便很难用原有的知识来进行处置。如果要解决新的难题,他或许要试着探索这些病情之间的关联和异同,并通过实验来找到新的方法。当他这么做的时候,他便承认了真理的复杂性,
这与“再多背五十个药方以解决更多问题”的学习模式有根本性的不同。
这种复杂性,迫使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个体对于真理的认知都是有限的,即使是贵为“权威人士”的老师也不例外。每个人在面对课题时都使用了自己的方式来采集信息、梳理结论,其中可能有他的独到见解,但往往也有疏漏、错误之处。
这成为了“学习”发生的契机。
《教学勇气》描绘道:
①当学习者们利用自己的基础知识、经验和学习方式各自探索所学课题后,便会形成
自己的见解
;
②接着,他们相互之间充分互动,分享自己的见解,与其他的学习者讨论、辩论,最终看到
这个问题的全貌
;
③在有了足够多的理论认识后,学习者们还可以与课题进行互动,将自己的认知投入实践,根据反馈结果来进一步
完善自己的认知
。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
支持
学习者们进行这些互动,鼓励和引导他们探索、讨论,有条件的还要进行实践和反思。
我以前对自己从事的教育充满了质疑,曾思考若有一本书将老师知道的东西、在课上讲的东西完完整整地写下来来让学生读,是否就不再需要老师了?
《教学勇气》的观点解答了这个问题,因为它明确了学习者不是要成为装满指定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变得有能力去形成认知;好教师不是好在讲得多,而是好在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发展思维。
这种课堂模式还有其他的好处: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在实践(这里的“实践”,除了用自己的认知和课题互动的实践,还包括学习者用相应的方式思考、推演这些问题从而发展出专业人士的思维方式)中掌握过程性知识,也训练了学习者的通用技能(沟通与协作),还可以培养批判性精神。
一些教育者会担心:如果学习者在这种开放的空间里产生了
“错误的”
认知怎么办?本书似乎没有对这种可能做出直接回应,
这可能是因为作者所提及的“教学”都是发生在有一定开放性的课题下
(从他在书中举的案例中推测),如果教师需要普及事实性的知识,如某个字怎么写、某种化学物质能不能食用,应有其他的方式来实施。需要注意的是,一个问题是不是可以被探讨、需要被探讨的开放性问题,取决于这一门课程的目的,例如“某个字怎么写”的问题在一般写作课里无需讨论,但在语言学、文字研究的课程里就有探讨空间。教师需要保持灵活。
在我看来,作者讨论这种教学方式的要旨在于,提醒我们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让学生
“得到(get)”
指定的知识点,而在于支持他们主动
“建构(construct)”
一套全面的认知。
本书还介绍了一些使用这种教学方式的实用技巧,但显然这并非本书是最重要的东西。今日的许多教师掌握了不少教学技巧,本来有潜力去支持学生进行探讨和实践,但当他们认定知识不过是他们所教的样子、学生无需在此以外提出不同可能性,他们便没有动力去这么做,而会满足于成为一个只传递指定信息的“喇叭”。
-
教与学是群体舞,不是独舞
作者:LEK 发布时间:2013-03-20 17:05:55
其实我从来没有想过当老师,临毕业时一直找的都是企业公司的HR工作,也实习工作过一段时间,却阴差阳错当了一名心理老师,而且还是中职学校的心理老师。可以想见,我对教师的自我认同,是有多差。
从教的第一年,毫无经验可言,每个星期都是战战兢兢地备课上课,看着台下趴台睡觉的学生,聊天的学生,玩手机的学生,发呆的学生,我就会问自己,我的课有那么差吗?然后就开始在心里向以前的老师道歉,对不起,现在我明白您们当初的感受了。值得感恩的是,上学期有第一年我教过的学生加我的QQ,我在QQ上跟她说:“不好意思,第一年就教你们,没什么经验。”意外的是她说:“不会啊,我们都觉得你上课很幽默,我们都很喜欢上你的课。”我想,这样的回答,应该对于一个老师来讲是莫大的欣慰吧。
我相信会有不少老师做过这样的梦,梦见自己去某个班上课,却发现自己没有备课,电脑用不了,投影也用不了。这得多大的焦虑才会做这样的梦啊。幸运的是,我现在不会再做这种梦了,我已经能做到什么都不带,去到某个班就开讲,不用电脑,不用投影。
但是还是会发现有学生对我的课“不感兴趣”,判断的依据是,这个学生没有反应,或趴台,或看课外书,或发呆,或玩手机。问题是,我讲课的内容,这个学生真的没有在听吗?
在《教学勇气》一书中作者帕克•帕尔默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被请去某个地方讲课,却发现有一个学生一直以一种奇怪的状态坐着,对他的讲课内容毫无反应,于是他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怎么去影响这个学生上,整个讲课的过程充满了负性情绪。一直到下课离开,他才发现这个学生原来是要送他走的司机。而且这个司机还主动跟他聊起自己的儿子,向他讨教怎么管教儿子。他才发现,自己错得有多离谱。
我自己也发现,当我在上课的过程中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看似心不在焉的学生身上,我的上课效果就会越来越差。而当我把注意力放在认真听课的学生身上,连我自己都能感受到那种神奇的魔力——即使这个班只有一个学生在认真听课。更何况,那些看似没有认真听课的学生,其实也在受到我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对于这样的学生,怎么办才好呢?该书的作者给出了这样的逻辑: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作者强调: “要耐心地对待心里所有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尝试去喜爱这些问题本身……不要急于得到答案,因为你还没有经历过,所以不能给答案。关键在于去体验一切。现在就去体验问题。渐渐地,不知不觉地,体验了一些日子以后,答案就会出现。”
我相信很多人会在这里产生困惑,因为我们习惯的思维是,这个东西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怎么去做,却很少去关注“是谁”这一个问题。对于学生,一年级学了认识自我,到了二年级再来问“我是谁”的问题,照样还是有人答不出来。对于教师,这个上着课的自我是什么样的呢?
作者说,造成教学困惑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教师自我。前两个原因是老生常谈,第三个原因最根本,却鲜为人重视。教师对自我的认知,从根本上统摄着对学科与对学生的认知。“事实上,认识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我只会在我经受不了检验的生命的阴影中,透过重重的墨镜看学生——而且当我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时,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的、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科。我只是在抽象的意义上,遥远地,视其为疏离于世界的概念堆砌一样看待学科,就像我远离自己的本真一样。”
这里所讲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认同,不是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有太多教师是这么干的,而是认同由我的性格、我的经历、我的体验、我的感受等组成的那个我。
所以,不要和学生对立起来,不要和自己对立起来。不要在学生心不在焉时马上想到的是控制,不要在自己出现无力感时马上想到的是控制。因为控制的欲望源于恐惧。“如果我们敢于走出我们的恐惧,把认识作为一种爱的形式,我们就可能放弃我们控制的幻想,而与世间万物形成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更充分地关怀、参与我们自己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而不是受控制欲望的驱动去行动。这种联系性的认识方式——其中爱取代了恐惧、共同创造取代了控制——是一种可以帮我们恢复相互联系能力的认识方式,而相互联系的能力是良好的教学所依赖的基础。”超越恐惧的方法就是有恐惧而不必置身心于恐惧中,是建立联系而不是分离。
那么,教师所需要解决的,不只是脑的问题,而是心灵的问题,或者说,心灵的问题更多的表现为情绪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能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和学生的情绪问题,我们就不能进入自己的内心,也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所以,回想一下吧,有多少次我们走进教室,直奔脑的问题,却发现,学生根本不想理你。所以,更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耐心等待。正如作者所说:“人类的心灵不想要被别人‘解决’,它只是想要被人看到和被人看到和被人听到。心灵就像野生动物那样,坚强、能迅速复原,可是又有点害羞。当我们冲进森林大声呼喊,叫它快出来好让我们帮助它时,心灵仍会藏在那里。但是如果我们安静地坐着去等候一会儿的话,心灵可能会现身。”
原来,教与学是教师与自我,教师与学生的群体舞,不是教师的身份独舞。和心理咨询多么相似啊。
-
【读书笔记】帕克·帕尔默:教学勇气源于心灵
作者:陈最远 发布时间:2020-03-31 20:30:37
-
关键在于去体验一切
作者:甘蓝 发布时间:2010-01-18 22:36:58
一位老师对我说:“我也认同这本书中所讲的观点,要实现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完整,但读完之后,感觉帮助并不是很大,因为它没有教我们如何去做才能够实现。”其实,书中是有论述的,只不过,并非以我们习见的要点一二三四的形式出现,因此,如果我们固执地守住自己的期待视野,只去寻找自己想要看到的内容,那么,就很容易忽略那段非常关键的话。
P87 具体怎么做不是个可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它是教师心领神会操作的:把握对立事物的张力在于存在的本质,而不在于怎样做。但是里尔克的一些话可能会有帮助。这些话没有为接受磨难提供技巧,因为这种技巧根本不存在。但是,这些话为我们提供了希望:只要我们努力,总有结果。
……里尔克用这个忠告回应:“要耐心地对待心里所有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要尝试去喜爱这些问题本身……不要急于得到答案,因为你还没有经历过,所以不能给答案。关键在于去体验一切。现在就去体验问题。渐渐地,不知不觉地,体验了一些日子以后,答案就会出现。”
我们总是觉得,那些尚未找到答案的问题的存在是一种折磨,就像扎进皮肤里的刺;更是一种威胁,就像布在前进路上的坑坑洼洼。我们总想有那么些经验丰富的过来人,告诉我们一些立竿见影的办法,可以轻而易举地消除这些折磨,化解这些威胁,让我们从此大步前行,如履平地。或许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技巧性的指导永远都备受欢迎和期待。
然而这本书是没有的,它不是一本实用型的操作手册,让读者按图索骥,就能够找到通往真正的心灵世界的光明大道。但它所给予读者的东西,远远比技巧和方法更宝贵,那是智慧,是激情,是滋养心灵的巨大能量。
在第一章中,作者已经以清晰而坚定的笔触,揭示了全书最根本的逻辑前提: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确实,以我所见的事实而言,大多数老师在实践探索中孜孜以求的,正是所谓的技巧、方法、策略,等等,但这些技术性的东西背后,究竟由什么力量来支撑,这一点却并不为人所关心。帕尔默说,造成教学困惑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学科、学生、教师自我。前两个原因是老生常谈,第三个原因最根本,却鲜为人重视。教师对自我的认知,从根本上统摄着对学科与对学生的认知。“事实上,认识学生和学科主要依赖于关于自我的知识。当我不了解自我时,我就不了解我的学生们是谁。我只会在我经受不了检验的生命的阴影中,透过重重的墨镜看学生——而且当我不能够清楚地了解学生时,我就不能够教好他们。当我还不了解自我时,我也不能够懂得我教的学科——不能够出神入化地在深层的、个人的意义上吃透学科。我只是在抽象的意义上,遥远地,视其为疏离于世界的概念堆砌一样看待学科,就像我远离自己的本真一样。”(P3)如果我们同意把教育视为一种富于生命活力的行为而非类似于工厂流水线的机械加工过程的话,那么帕尔默无疑道出了好的教学的终极奥秘,那就是它必定能够呈现教师内在生命的完整与强大,依靠教师充盈而丰沛的心灵能量,来打破学科、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隔阂,将其融为一体。
实现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的具体途径应该是因人而异,不一而足,但我以为帕尔默已经说出了最关键的一点:相互联系,不要分离。请别认为这仅仅是玩弄逻辑游戏。在表面的对立甚至相互冲突的背后,世间的事物在更深的层次上,是以相互联系的方式而存在的。如果将世界与自己割裂开来,视其为自我的对立物,我们就会产生控制它的欲望,并且因这种控制欲的一再受挫而感到沮丧——想一下,我们是否有过希望在课堂上完全控制学生的念头与行为呢?这种尝试经常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控制的欲望会令我们不能容忍变化的发生,也不能容忍未知的存在,课堂的生命力就在这样一种压制之下迅速散逸,最终的结果是我们疏离了世界,也疏离了自我的本真——归根结底,“我”也是这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的一分子。诚然,对立是必然存在的,因而教学中的恐惧也必然不可能彻底消除,但我们却可以不去害怕它,“不必置身心于我们的恐惧之中”,因为对立的另一面就是统一,依靠对相互联系依存的统一关系的认识,我们能够塑造更为积极的内心景观,从而突破恐惧的包围。“如果我们敢于走出我们的恐惧,把认识作为一种爱的形式,我们就可能放弃我们控制的幻想,而与世间万物形成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更充分地关怀、参与我们自己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而不是受控制欲望的驱动去行动。这种联系性的认识方式——其中爱取代了恐惧、共同创造取代了控制——是一种可以帮我们恢复相互联系能力的认识方式,而相互联系的能力是良好的教学所依赖的基础。”
相互联系,意味着在对立中寻找统一,从悖论里整合力量。帕尔默提出,在教与学的空间中,存在着六对悖论关系。
1,这个空间应该既是有界限又是开放的。(把握好度是关键。)
2,这个空间应该既令人愉快又有紧张的气氛。(正如《学记》所言,“强而弗抑”。)
3,这个空间应该既鼓励个人表达意见,也欢迎团体的意见。(通常,我们鼓励个人发表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意见,而不欢迎过于叛逆的言论。)
4,这个空间应该既尊重学生们琐碎的“小故事”,也重视关乎传统与原则的“大故事”。(通常,我们的课堂上只有“大故事”,而无“小故事”,即使两者得以同时出现,它们之间也常常是割裂的,彼此孤立的,因为学生无法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故事有着怎样的意义,不懂得如何把自己的故事置于某个特定的认知框架之内进行解读。)
5,这个空间应该支持独处并用集体的智慧作充分的支撑。(个体思考与集体意志之间的矛盾,与第三条似有重叠之处。)
6,这个空间应该是沉默和争论并存的。(外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对矛盾,通常我们喜欢课堂有声音,很难忍受沉默的存在。)
悖论,即矛盾,这些相互对立的力量撕扯着我们的内心,令人不知所措,精疲力尽。然而帕尔默教导我们,不要将这种内心的煎熬仅仅视为一种毫无出路的折磨,它完全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积极的信号,昭示着我们的心灵正在召唤一种超越对立的更高层次的力量——爱的力量。唯有这一力量,才能化解那些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弥合难以逾越的沟沟壑壑。”当我们尝试整体地把握悖论时,所降临的那种张力并不是要固执地把我们撕裂。相反,它是想让我们向比自我更强大的力量敞开心胸。”假使我们还无力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悖论、这些矛盾,那“不是因为技巧的缺乏,而是因为我们内在生命的缺失。如果我们想在悖论的力量下教与学,我们必须接受心灵的再教育。”
而如何充实内在的生命,如何增强心灵的力量,这又回到里尔克的话上了。体验,在相互联系中体验,在体验中不断丰富并强化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假以时日,一定会有无数通往真理的神奇入口悄然开启。
-
作者:bobo_さん 发布时间:2022-02-12 17:24:45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6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6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7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3分
-
下载便捷性:7分
下载点评
- 下载快(570+)
- 强烈推荐(310+)
- 引人入胜(435+)
- 内容齐全(451+)
- 体验还行(503+)
- 无多页(290+)
- 无盗版(497+)
- 已买(388+)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夏:
( 2024-12-22 19:17:55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索***宸:
( 2024-12-31 20:18:44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郗***兰:
( 2024-12-11 12:27:51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通***蕊:
( 2024-12-25 03:25:40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屠***好:
( 2024-12-20 19:19:52 )
还行吧。
-
网友 游***钰:
( 2025-01-04 06:03:08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苍***如:
( 2024-12-11 05:40:51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詹***萍:
( 2025-01-06 09:22:16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谢***灵:
( 2024-12-09 21:35:24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辛***玮:
( 2024-12-19 12:52:17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常***翠:
( 2024-12-21 18:45:15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晏***媛:
( 2024-12-30 16:29:43 )
够人性化!
-
网友 曾***玉:
( 2025-01-08 14:21:35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喜欢"教学勇气 漫步教师心灵20周年纪念版/教师教育精品译丛 帕克·帕尔默著 师生关系指南 学生综合素质教育 班级管理 教育心理学"的人也看了
-
非局部非对称弹性理论:发展历程、数学模型及应用前景
-
我是创霸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掌握结构力学:从基础知识到现代应用全解析
-
提升儿童学习兴趣:互动式儿童百科书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
-
闯荡古玩江湖【正版保证】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全面提升日语商务听力技能:系统化训练指南
-
探索人类本质:从生物学、心理学到社会文化与未来科技
-
人类征服的故事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探秘娘子关古镇:历史、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完美融合
-
百家姓(彩色插图版)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黄鸟:一部文学杰作的深度解析与阅读指南
- 【领券立减100元】全6册 如何说客户才肯听 怎样听客户才肯说+顾客行为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网络销售技巧汽车房地产电话销售管理营销书籍关于销售的书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新概念英语:全面提升高考英语实力的利器
- 电脑缝纫机使用技术丛书:电脑平缝机使用技术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全方位考研英语攻略:从基础到高分的系统指南
- 如何培养和提升创新技能:全面指南与成功案例分析
- (狂降)中考必须掌握的英语作文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如何利用产品推销漫画读本打造高效营销策略:案例分析与未来趋势
- 【正版新书】谁将主宰世界:支配世界的思想和权力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青春的力量:把握最好的年纪,积极努力成就未来
- 一生要去的世界100个地方(一生读书计划系列)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顶级摩托车的魅力:历史、设计与未来的奢华之旅
- 2017年版 全国各类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医学综合冲刺预测试卷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探秘藏东南:人类活动遗迹与古代生存环境的综合考察
- 巫师周/克里斯托曼奇历代记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掌握高花自然低花叫牌法:桥牌高手进阶指南
- 53单元归类复习 小学语文 三年级下册 RJ 人教版 2023春季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 国语:中华经典藏书系列中的瑰宝及其深远影响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从贫苦少年到一代帝王的传奇人生
- 会计人2012 经济法基础 指定教材配套测试题解-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pdf mobi txt word epub 下载 2024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4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7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5分
思想传递:4分
知识深度:7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8分
结构布局:8分
新颖与独特:7分
情感共鸣:8分
引人入胜:3分
现实相关:3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6分
文化贡献:3分